中大医院启用 履行社会承诺不能只靠私院自觉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周三(1月6日),筹备近六年的中大医院正式启用。中大医院虽然作为一间私营医院,但在其筹建初期承诺每年接收公立医院1万7600宗专科门诊个案及6,600宗日间手术,以套餐式价格提供七成住院服务予港人,期望透过改善私院价格透明问题,分担公营医疗负担。可见,作为一间私营医院,中大医院在筹建过程中却并不以盈利为唯一的考量,相反将改善香港医疗体系作为著眼点。

作为香港首家非牟利私人医院,中大医院行政总裁冯康医生更强调“中大医院不求牟利,我们想生存”,因此并并不考虑利润空间大却未必为市民迫切需要的医疗美容等来钱快项目,而医院的盈余更会用来回赠医学院教学、研究及医院发展等长远符合公共利益的项目。冯康在此前亦曾言,“这是一间主要服务香港人的医院,如果不是香港人,我们可能会按项收费”,言下之意,即是相对于过去部分私立医院青睐内地客的做法,中大医院将立志成为更多香港人可以受惠的私立医院,赚足了港人的好感。只是理想最终能否落成现实?

中大医院于2021年1月6日启用。(龚嘉盛摄)

参与定价协商和监管

医院服务刚刚起步,暂时只开放了普通科门诊、内视镜中心、放射影像及介入中心、专科门诊中心、运动医学及康复中心及保健中心等。在目前的服务提供中,确有接收政府门诊转介来的病人,也以套餐形式收费,但整体来说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仍有待观察。更何况改善香港公私营服务失衡的问题显然不能只靠一间有理想的私立医院,还要看政府与医院的配合。

目前政府只收取中大1,000元象征式地价,及提供首五年免息40亿借贷,再加上中大医院不用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给投资者回报,理论上可以在较小的财政压力下,尽可能的压缩利润空间,予以公开、透明、更可负担的套餐价格。但这种定价模式放眼全球始终具一定的挑战与开创性,尤其是遇到复杂程度差异较大的医疗服务,这样的套餐定价更是考验。因此,作为享受了政府优惠地价和贷款的中大医院如何在后期开放更多高难度医疗服务项目时,仍能将承诺的套餐式服务控制在一定比例内,政府不应只靠医院自觉,而应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医院、保险公司的定价协商和其后的监管中来。否则便可能重演港怡医院启用三年多却始终未能兑现每年最少51%的住院病服务只收取套餐价的故事。

中大医院。(龚嘉盛摄)

转介系统须具吸引力

除了私院的定价改革,帮助公立医院分流人手亦难只靠中大医院的一己之力,而需要政府的配合。比如与港怡的合作便显示,公立医院新推出的“八折套餐优惠计划”比以往的公私合作计划受欢迎,原因是病人可以对比私院的价格进行选择,而不是只能等待政府的指派。又比如根据批地条款,圣德肋撒医院及荃湾港安医院须提供至少两成的低收费病床分流公立医院病人,但申诉专员公署调查发现这类病床使用率不足八成,其中一间医院在三年流感高峰期只接收了两名公院转介的病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公立医院的转介标准与流程问题,让这些床位被白白浪费。因此,中大医院虽有意分担公院需求,但仍须医管局主动积极,与中大医院共同构思出高效可行且具吸引力的转介系统。

面对刚启用的中大医院,一切多是未知数。然而,若是积极地看待这些未知,则同样可以理解为万事可期。作为一间筹建初期凝聚了众多社会期待的首间非牟利私人医院,如何将未知转为对社会诉求的肯定回应?政府则不能只是减租放贷,更要积极、切实地参与到公私医疗合作的规划中,起到共同构思以及监督的作用,如此才能让理想转化为丰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