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宗不应再迷信香港低税紧箍咒
香港经历连番经济政治动荡,司局长连番向外推销香港优势。继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投稿《华尔街日报》强调香港值得留在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外,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接受《金融时报》专访,向海外企业大派定心丸,重申香港维持避税港(tax haven)的角色和低税政策,维持普通法制度,欢迎外企来港投资,更强调现时撤资的人日后将会后悔。
专访在本周一(22日)刊出后,政府当晚发文澄清多项相关议题,但就税务事宜政府发言人却基本肯定报道内容,仅补充称香港一向奉行简单税制、支持提高税务透明度和打击逃税及洗黑钱,又会符合经合组织的全球最低税率建议。显而易见,张建宗及其他政府官员仍未意识到盲信简单低税制才是众多民生问题的元凶。
避税港根本不值推销
身为政务司司长的张建宗理应一早知道简单低税、避税港制度在国际世界正渐失光环,像其同僚陈茂波在去年和今年发表财政预算案时都提及全球最低税率制度对香港有危亦有机,但至少不是一面倒的好。
况且自从金融海啸之后,全球各国均致力打击避税港,香港亦曾成为被批对象。尽管香港近年的确锐意加强国际税务合作,并且成功说服欧盟在2019年把香港剔出不合作税务管辖区的灰名单,但反避税组织“税收正义网络”最新的“企业避税港指数”上香港仍高踞第七位,排名比新加坡、爱尔兰还要高。避税纵然不是违法,但企业借设立离岸公司逃避回馈当地人民责任,终究属于不道德的行为。身为国际社会一员,香港社会委实要加入抵制避税的行列,实在难明张建宗何以敢于国际报章上如斯高谈阔论。
低税阻彰显分配公义
即使是从香港自身角度出发,坚持现时的低税制度亦只会窒碍管治。张建宗在访问提及香港要解决房屋、土地、贫富悬殊等问题,需要迫使既得利益集团妥协,但却没有提及具体方法。有些改革固然牵涉法律、政治角力,例如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发展商在新界囤积已久的土地建屋,但亦有些只消主事官员改动财税理念即可,像是扩阔税基和适量增加现行税种的税率。政府经常说要量入为出,那么一旦有了新的财政来源,自然可以投放更多收入于民生事务上,从而帮助缓解贫富悬殊。
但事实是政府过往总是辩称税基狭窄、税收易受外围环境左右,并且以此为由拒绝开展长远项目。随着人口老化,单靠现时税收肯定难以应付社会长远医疗福利开支,而张建宗在上届政府担任劳福局局长,现时亦身兼扶贫委员会主席,实无理由不懂稳定财源的重要性。这群高官与其眼睁睁地看着危言耸听自我现,不如放弃低税教条、积极改革税制增加库房收入处理问题。
最后,港府需要维持香港经济的商业竞争力无可厚非,张建宗、陈茂波两位司长当然亦有责任从这方面推销香港,但以所谓避税港和经济自由进行宣传,未免太过简化外企来港考量,因为它们同时还会看重人才培训、产业前景、教育医疗质素、政府运作效率及政治稳定等其他因素,这些基础建设正正需要政府长期稳定的投入和承担。两位司长何时才会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