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加价须有理 政府把关要透明
九巴及龙运的母公司载通国际本周四(18日)公布2020年业绩,揭破政府夸大九巴和龙运经营的困难。原来九巴凭政府“保就业”等计划的资助得以转亏为盈,赚得逾二亿元盈利,龙运亦可保持收支平衡,令人质疑其他巴士公司经营情况是否真如政府及管理层说得这么差。这种情况也足以提醒市民不应该轻易接受政府和巴士公司的片言只语,若它们要证明加价有理,营办商就应该公开更多帐目资料作为证据。
特首林郑月娥和运房局局长陈帆为政府于本周二(16日)批准巴士公司加价辩护,前者说巴士公司去年“蚀到入肉”,后者说政府决定“非常困难”,试图借此说服乘客接受加价。巴士公司疫下经营困难可想而知,但社会的不满之处主要在于政府懒理市民生活百上加斤,容许巴士公司在此艰难环境下加价。
所谓“蚀到入肉” 未计政府补贴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政府竟然只道出了事实的一部分,因为政府的“保就业”等补贴计划已经让一些巴士公司去年“收复失地”录得盈利。载通国际公布业绩,就其称为“旗舰公司”的九巴而言,去年的确录得除税后亏损6.92亿元,不过计及政府补贴以后却会变成2.03亿元盈利,等同于2019年盈利的65%。另外,九巴姊妹公司龙运在收到政府7,470万元补贴后,收支亦至少能“打和”,录得除税后盈利60万元。
九巴、龙运营运路线虽跟铁路直接竞争,但仍获政府的专营权保障,得以排除同业潜在竞争,再加上有公帑补贴扳回亏损,当局实无理由批准两巴加价,甚至应该运用政治手腕,要求两巴推出更多优惠乘客和保障员工收入的措施。九巴盈利本应足以填回去年缩减的1.5亿元员工成本,剩余的5,000万元亦可以向每天212万搭客人次提供23元的回赠,借此体现与民共渡时艰。何况如果九巴真能推出有关措施,企业形象必定也会更趋正面,更有利吸它引更多搭客推动生意回升。
当然,在日前疫情未退的情况之下,经济极其量缓慢复苏,政府又声言不再推“保就业”计划,相信九巴、龙运短期内仍难以回复昔日客量,未来亏损风险依然不低。也许政府基于上述考量,才容许巴士公司以增加车费减少未来损失,同时减低日后政府需要再大幅补贴的机会,但问题是这些毕竟只是假设,而且过往几年巴士公司盈利不俗,企业尚有相当实力,政府实在毋须太早对其前景操心。
开诚布公 以理服众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得知政府夸大九巴营运困境,只因为载通是上市公司,并且刚好又在旗下企业获批加价后的不久公布业绩,相关文件罗列旗下九巴、龙运巴士财务数据。相比之下,新巴、城巴和新大屿山巴士公司资讯披露就显得较为不足。现存关于这三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只到去年6至9月,而且不及载通两巴仔细,即使外界估计它们实力不及九巴、龙运,但多少会质疑其营运状况有否政府描述般恶劣。
今次巴士加价事件显示政府再次为大企业保驾护航,懒理民众死活,妄想以为增加交通补贴就可平息民怨,难怪不能取信于民。香港固然需要稳定的公用事业以维持社会运作,但不能因为这样纵容它们的谋利是凌驾市民福祉。不论经济顺逆,政府都应该严格把关公用事业,而且还要开诚布公才对。政府若认为巴士加价有理,可指令公司就其专营权业务公开帐目,交代政府补助对其帐目具体影响,以及交代加价之后如何分配新增收入,好说服公众加幅合理,而非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