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特首找数】香港人的优质就业何时得见?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五(11月6日)晚上在访问完北京、广州和深圳后回港,这趟行程据她上月所言是今年《施政报告》延期发表的主要原因,亦即参与部委协调会议争取内地支持各种惠港措施。现今这项工作既然已经完成,我们期盼她能尽快公布《施政报告》,并且兑现她从当初参选到上任以来的各种承诺,其中之一就是建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林郑月娥在2017年的竞选政纲里设有“多元经济,优质就业”专章,当中还描绘了一个美好愿景:“我们有至少两个具优势、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创新及科技和创意产业。我们应增加资源投入,并在政策、土地、人才等多方面为香港营造发展创科和创意产业的氛围。这两个产业不但可令香港经济多元化,同时也将为香港青年人带来优质就业,提供在传统优势产业以外的上流机会。”

不过,林郑月娥任期虽然过了一半,但是我们并没看到本地的经济变得更加多元化,传统优势产业还是那些,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亦未见有任何改善,失业率更创下了2004年以降新高,个中固然有过去一年反修例运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是最根本原因还在于香港政府在她带领之下并没有做好产业改革、支持创意和推动就业的工作。

青年失业问题不受关注

就以林郑月娥上任之后的首两份《施政报告》为例,她尝试征引2017年10月、2018年6月的整体失业率数字3.1%及2.8%,借此吹嘘本地劳工市场基本达致“全民就业”,是“近20年来的低位”、“过去20多年来最低”、“逾20年来最低的水平”云云,同时却隐瞒同期15至24岁组别的青少年失业率高达9.5%和8.9%,并且是所有年龄组别失业率最高的一群人。

早几年有人批评政府当年规划不善,令天水围除了不时发生伦常惨案,更成为当区青年失业率高、归属感低的“悲情城市”。

到去年社会经济及政治风波影响下行恶化时,林郑月娥索性选择对此尽量避而不谈。2019年整份《施政报告》在交代失业率逐步上升之外,仅余下一个空泛的“鼓励就业”改善民生政策理念,以及一句“财政司司长分别在8月和9月宣布‘撑企业、保就业’以及减轻市民生活负担的一系列措施”,除此之外再无片言只语述及就业事宜,遑论专门处理青年失业。

产业单一窒碍工种多元

当然,一个就业环境良好的社会不限於单纯让人找到工作,也要创造更多工种选择。无奈金融、旅游、贸易及物流与专业服务在2002年被确立为“四大支柱”后,占总就业人数比例竟由44.6%增至2018年的46.3%;反观文创、医疗、教育、创科、检测和环保产业自2009年晋身“六大产业”后,占总就业人数只是由11.4%增至13.0%,显示产业结构、工种选择长年并没多少变化。

国泰航空10月21日宣布重组计划,削减8500个职位。(张浩维摄)

林郑月娥执政三年以来,似乎无意也无力去扭转此一局面。上月国泰大规模裁员后,最先向被解雇者招手的便是地产代理商,此事正正反映“传统优势产业”势力依旧庞大。再早前8月的青年发展委员会网上会议,政务司司长张建宗甚至回应青年求职者说“唔好拣择第一份工……洗碗都喺工作经验,扫地都喺”,更揭示了高官对此问题根本毫无意识。

创业支援偏歪失准

在找工作一事上与就业同样重要的无疑是创业,但近年政府对创业的支援恐怕要比就业还差,像是上面提过的文化及创意行业,其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于梁振英时期起码还有4.5%至5.1%,去到声称要扶持此一行业的林郑月娥任内这个数字却跌至4.4%。香港希望投身文创之人不在少数,何以其规模在政府有支持、市场有需求之下不进反退?唯一原因只能够是支援方向出错。

试想想一位有雄心壮志创业的年轻人,他克服重重面试才有机会获资助启动成本,结果却被告知金额要视乎其后续业绩分批发放;办公室的租金只有头几年获优惠减免,及后将以几何级数高速上调;当局所谓业务支援仅得笼统的资讯整理及咨询服务,并无具针对性的客户匹配或员工介绍……身处这种环境,叫本身欠缺融资能力与人脉网络者如何能成功创业?

既没有优质多元的就业选择,亦没有便利合适的创业环境,失业率还逐步上扬,港人要找到“好工作”自是日益困难。究其原因,正是当局施政欠缺远见,只会组织几次短期实习、开设一些临时职位,甚至以为单靠几笔拨款就能解决就业结构问题,没整套协调产业、教育、地产配合就业的宏观政策。在林郑月娥余下不足二年的任期,我们有望看见这情况开始转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