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特首找数】收地建屋方能还香港人安乐之窝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二(3日)表示预计在11月25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然而《施政报告》并非只是一份“报告”,市民大众更期望从中看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与实绩。可是对本港最严重的房屋和土地问题,林郑月娥近三年的表现实在难以令人满意,遑论做到她三年前在竞选政纲许下的承诺。

2017年,林郑月娥参选行政长官的竞选政纲表示自己的房屋政策“以置业为主导,让市民安居,乐以香港为家”,又称“会想方设法,与民共议,建立共识,大力开拓土地,为香港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土地储备”,但是她的任期已经过去超过一半,市民挨贵租、供贵楼问题未见改善,而林郑月娥却继续空谈长远愿景,不肯处理大部分港人当下连基本居住权都受威胁的问题。

《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1条保障“人人有权享受其本人及家属所需之适当生活程度,包括适当之衣食住及不断改善之生活环境”,《基本法》第39条亦规定公约适用于香港,无奈包括林郑月娥在内历任行政长官都没能真正做到确保港人享有适当以至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而在她的领导下更像是不断变差,或者起码不断变贵。

本港楼价高企,房屋问题备受关注,㓥房在港十分普遍。(资料图片)

执政三年 价租俱升

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的资料,各类私人住宅单位从林郑执政至今的售价指数从337.5增至382.6,亦即上升了约13.4%。政府统计处资料则显示,同期综合消费物价指數内的“私人房屋租金”项目由106.4增至113.1,亦即上升了约6.3%;与此相对,从2017年第三季减至2020年第二季的实质本地居民总收入却减少了约1%,若按环比物量计算更是暴跌约7.3%。

另一方面,房屋署的资料显示2017年6月底公屋请约有150,200宗一般申以及约127,600宗非长者一人申请,平均轮候时间分别为4.7年及2.6年;到2020年6月底则有155,800宗一般申请以及约103,900宗非长者一人申请,平均轮候时间分别为5.5年及3.0年。尽管公屋申请人数表面上透过行政措施调整而显得略有减少,但是个案轮候时间却变得更长了。

香港楼价持续高企,轮候公屋者众。(资料图片)

空谈愿景 不救近火

面对楼价、房租升势以及对公屋的持续需求,最有效的做法自然应该是尽快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可惜经历两年前的“土地大辩论”后,林郑月娥最常放在口边的选项却一直是“明日大屿愿景”,而在去年咨询期间当局仍表示目标是让首阶段交椅洲人工岛的填海工程在2025年展开,并于2032年提供首批住屋单位,距离今天最快尚余一轮之遥,完全无法应付市民即时居住成本问题。

至于其他能更快获得土地或建设房屋的短、中期选项,港府近几年似乎都无心认真跟进。林郑上任以来引用各种条例征收土地至今依然仅得约94.5公顷,跟她承诺的700公顷相差甚远;去年顾问报告找出约160公顷高发展潜力“棕地”,结果有逾半约91公顷被规划署用“面对发展限制而这些限制短期内难以克服”、“各自位置分布非常分散”等理由拒绝作公营房屋发展。

特首林郑月娥多次提出,“明日大屿”是解决现今房屋需要的方法,填海是无可避免。(资料图片:余俊亮)

平抑楼价 责无旁贷

世邦魏理仕(CBRE Group)从2015年起发布《全球生活报告》,其中香港至今连续六年蝉联全球城市楼价之冠,而在租金方面亦从最初的第七位攀升到今年的第三位——这个升势刚好还是从林郑月娥上任起的2017年开始——,因此即使说本港是这世界上居住困局最严重的地方亦不为过。既然高楼价、高房租早就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主事官员自然不可能再有余裕去理会什么未来长远愿景。

香港房屋问题已经燃烧得像一场熊熊大火,行政长官原本应该是带头去扑熄它的消防队长,但她这几年表现好比无视火场现况,只会大谈如何确保救火物资供应充足,甚至隔空告诉受灾群体毋须担心明日流离失所,惟迟迟不见有任何实际放水灭火、破门救人的行为。漠视眼前现实而跑去妄谈“假大空”的理想,若非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就是敷衍了事、无心为民,这样的人又如何值得社会的信任和托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