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券基金“干塘” 政府自制恶果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周日(18日)发表网志,提及新冠肺炎疫情下,六合彩停办加上基金投资回报不明朗,支持社福服务的奖券基金加速枯竭。新冠肺炎对奖券基金的影响仍属短期,也不乏应急方法,不必过虑,但局长提出奖券基金的现况,反倒令人质疑奖券基金的分配有欠妥当,可以改善。
奖券基金是政府九个财政基金之一,目的是资助支持及发展本港社会福利服务,收入来源为六合彩奖券收益的15%、自订车牌号码计划、捐款以及基金的投资收入。
奖券基金在2010年前后被批评为小金库,长期“水浸”,港人善款未能用得其所。配合政府在2013/14年度批予基金的100亿元“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基金开支增幅在2016年起渐见明显,但因六合彩和投资收入同见增长,财政不成问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令奖券基金收入缩水开支大增,在2020/21年度预算,假设六合彩收入较预期少三分之二,那就接近十亿元。在开支方面,用于社会福利服务的约35亿元,有11亿元开支是来自兴建检疫设施,两者合计46.4亿元。一消一长,赤字大幅增至23.9亿元,结余回到2013/14年度的213亿元。
不乏方法挽救基金财政
即使撇除检疫设施单次开支,社会服务设施的增长不可少。假设奖券基金往后几年开支增至每年40亿元,而往后几年的六合彩与投资收入减至18亿元,每年营运赤字就有约22亿元,扣除109亿承担额后,储备大概够用五年。如果不调整拨款用途和调整基金申请资格,政府可以增加奖券基金的收入,包括与马会商讨后,修例提高把六合彩收入拨作奖券基金的比例,由15%增至20%,或者减少马会佣金抽成,例如由6%减至3%,每年可以增加几亿元,加上政府单次补贴今年度六合彩收入,可以拖慢枯竭时间两至三年。
细看奖券基金的开支分配,其实社会福利署、房屋署和建筑署是“大户”。单就2019/20财政年度,三个部门就占去近半的开支,达22.8亿元。随着未来几年继续添置和兴建社福设施,预料“大户”地位不变。问题是,既然是政府部门,为何会使用基金的钱呢?
改善财政还需改善融资
政府决策局或部门可以申请奖券基金补助金,以支付与社会福利,而又跟楼宇单位、装修工程、与资助金挂钩的开支,另包涵试验或创新项目。不过,既然这是政府部门筹划或者支持的项目,为何要经过奖券基金?这问题就连陈茂波也曾提出。他担任立法会议员时,曾经就此质询政府,但获回复安排“沿用已久,行之有效”,“安排适切,并不会对非政府机构提供福利服务造成任何影响”。也许政府部门需要为奖券基金辖下项目提供技术或服务评估,所以一并动用基金拨款,但更理想的做法是由部门内部取款,免去奖券基金的负担,非牟利机构可以放心申请资助。
当然,上述建议未免只是“左袋交右袋”,短期舒缓基金赤字的方法,政府怎样也避不了负担更大的社会福利支出。追本溯源,这是香港一再错过改革长者退休保障、医疗和社福融资的后果,若果香港早十年落实兴建长者设施,政府就可能避开基建通胀,用较少支出完成工程;若果香港能更早改革税制、强积金、医疗和退休保障,政府不用近乎担起全部福利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