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危机 罗致光不能光说不做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周日(4日)在网志论及香港人口高龄化之危,表示为避免令人以为是“放风”,只就人口预测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其中罗致光多次提到人口老化将“出现波浪形,先升后降” 的特征,不知是否为了缓解社会焦虑,宽慰人心。

然而,即使高龄人口最终会回落,但真正的重点应放在“30年后的(安老)服务需求便大约会是今天的四倍”上。在罗致光给出的数据中,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仍会维持二、三十年左右,且即使下降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仍会一直会维持在35.1%至35.8%等较高位置。这对于目前安老服务不足已愈来愈严重的香港来说,实是不容小觑的挑战。

院舍不足 轮候至死

长者轮候资助社区照顾服务,由2016年的5,724名增至去年底的逾1.1万,平均轮候时间由大半年增至逾一年。社区照顾的不足,增加及提早了长者入住院舍的机会。而院舍照顾不足同样严重。截至2020年8月31日的最新数据,轮候人数升至3.9万人,轮候期间去世的长者更逾7000人。因此,社会切不可抱持等待人口老化高峰自然过去的想法,而应积极应对,以免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安老服务节节倒退的原因在于,政府资源投放有误。罗致光曾在网志谈到“政府一直增加投放于安老服务的资源,资助安老服务的经常性开支已由2012-13年的约50亿增加至2017-18年的约78亿,增幅超过五成”。只是罗致光只强调政府对安老服务的投入,却忽略了资源投放效率的问题,以至安老服务不进反退。

(资料图片)

罗致光谈论已久

政府没有直接增加公共安老服务的供应,只在2015年预留8亿试行“院舍劵”,并在此后逐步就“院舍劵”加码。然而“院舍劵”打著分担公营服务压力的旗号,实际却是将长者推向缺乏监管、素质参差的私营市场。服务不被信任,以至于长者宁可苦候政府提供的服务名额,也不愿贪图快捷走去私人市场。

其实早在2017年,罗致光上任不久,就已提到人口老化严峻,首要需减低高龄海啸挑战。然而当时文中提到“加强人手方面的规划”,“探讨如何增加使用科技和电子机械设备提升服务效能”等问题,至今未见解决。此次罗致光再在局长网志敲响人口老化的警钟,内容较上次更为简洁,只强调数据的严峻性,而未有提出任何实质性意见和看法,照其自己的说法是为避免“放风”,但根据其任职几年中,安老服务、长者福利不进反退等情况,亦不免令人怀疑其应对人口老化的诚意和决心。从2017至今,香港已错失为人口老化做准备的宝贵三年,罗致光此次不能再流连于分析数据,应尽快拿出具体改革方案,以为应对数十年人口老化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