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弱势劳工 政府应上调最低工资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最低工资委员会据报完成两年一度的法定最低工资水平检讨,但无法达成共识,而大部分委员倾向冻结金额。委员会于下月底前向行政长官提交报告。新冠肺炎疫症加上经济衰退,对基层打击甚深。政府在听取委员会“主流意见”之余,更须有主见,提升薪酬以保障基层打工仔的生计。

最低工资在2011年起实施,委员会过去四次检讨均意见一致,调升工资水平,并获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采纳。委员会在本月开会讨论后,工联会理事长黄国确认媒体报道,指委员会没有共识。虽然劳工界支持增薪,但支持冻薪的是商界和学界形成“主流意见”。若然政府采纳委员会主流意见,意味着2021至2023年的最低工资维持每小时37.5元。

市道疲弱是事实,要求加薪也许是强人所难,但雇员若以最低工资受聘,以每月上班26天,每天工作九小时计算,月薪只不过是8,775元,肯定入不敷支。他们要么加工时挣更多钱,要么节衣缩食,两者均非理想。不论是政府派钱一万元,还是慰劳清洁保安的4,000元防疫津贴,对雇员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相信相当部分已经花在防疫物资和医药费了。他们冀盼未来每月多三五百元收入,如今盼望随时成空。

向全港的公私营物管公司发放2万6千元的防疫津贴,包括为清洁工及保安于疫情期间每月提供额外1千元的资助。(资料图片)

勿夸大涟漪效应

更重要的是,上调最低工资的话,并非所有企业及所有员工皆受影响。统计处2019年的《收入及工时同比统计调查》显示,全港领取最低工资的人有2.12万,只有1,500人任职餐饮服务业,有逾半即1.14万人任职物业管理、保安及清洁服务,9,000人任职超市、便利店、零售店。后两者是疫症受惠者,忙于应付市民庞大的防疫需求,不仅倒闭裁员的机会较小,更有余力酌量调升薪金。由于可见,上调最低工资本质上就是针对性地帮助最有需要的劳工。别忘记,不少相关企业也申请了政府的保就业计划,政府已承担半年半数的薪金支出,减轻了它们的财政压力。

至于过往几年经常提及最低工资增薪会触发的涟漪效应,即使存在但影响已大为减少,因为市场工资早以超越最低工资,雇主不应夸大两者差距。其实,社会更需要担心雇员因为要急于觅工而接受比以往几年低的工资,而最低工资正好发挥工资“保底”的功能。

根据法例,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要参考最低工资委员会的建议,“但并不受该等建议所约束”。尤其抗疫期间,基层工人在不同岗位默默付出,守卫社区。他们随了值得社会赞许,亦值得更好的物质生活,提升最低工资

劳工处助理处长何锦标认为,维持两年一检较合适。(张浩维摄)

两年一检不合现实

自从推出最低工资以来,劳方一直批评两年一检。在经济好景时,最低工资增长未能及时追上物价升幅,直到2019年的工资增长才超越通胀。是次检讨则比较棘手,因为经济前景未明,参考的数据亦不配合现况。正如委员会文件指出,委员会考虑2019年的《收入及工时同比统计调查》,亦会考虑今年较后期的工资数据和经济情况。前者反映经济好景,后者反映经济不景。另一方面,新的最低工资水平在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实施,届时经济可能已回复温和增长,雇员的工资届时不变的话就如同被减。

不论是何种情况,两年一检是滞后于时势,一年一检才能反映现实。劳工及福利局曾回应因为收集数据和执行需时,又要评估调整对劳动市场影响,故要两年一检。有工会建议统计处可以每年12月发布统计报告,最低工资委员会在翌年2月呈交建议,便可维持5月实施。具体日程可以另议,但既然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最低工资也是每年检讨,证明了完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