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打工仔被“负钟” 责任不只在劳方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疫情期间不少企业选择缩短营业时间,但员工上班时数减少同时引发“负钟”争议。早前一间上市时装公司缩短分店营业时间至八小时,但因雇佣合约仍然维持每周54小时,因此大批员工被视作每日“负钟”一小时,导致有员工在离职时因欠钟而遭扣假甚或扣薪。店舖提早关门能否成为“负钟”理由亦引起社会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疫情期间不少企业选择缩短营业时间。(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灰色地带待理清

根据《雇佣条例》,除了条例规定的情况外,如雇员缺勤、损坏或遗失雇主财产、膳食、住宿、借粮等,雇主不得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任何款项。在公司主动缩短营运时间的情况下,员工无法履行工作时数的责任,是否应要由员工全数负担,值得社会思考。例如有律师回应传媒时指,雇主自行缩短营业时间不能成为扣薪理由。若由企业主动要求员工缩短工时再从中扣薪,如此情况是否合乎法例要求,最后或许要劳资双方对簿公堂才能解决。

虽然涉事员工经历多月争议后最终能收回公司所扣薪金,但自疫情以来,本港劳工被迫放取无薪假、每月出粮被打折等的情况已屡见不鲜。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亦表示近期接获十多宗类似投诉,发现“负钟制”在本港零售业颇为普遍,不少零售店舖及时装品牌亦有同样现象。疫情之下多个行业失业率大增,员工为保住工作,面对企业安排往往只能忍气吞声。

劳资地位不对等,不时令雇员在谈判上处于被动。若负钟制已成业界常态,要打工仔独力改变生态更是困难重重。劳工处理应积极调查类似案件,了解事件是否涉及雇主克扣工资,并在劳资谈判上为雇员主动介入事件。计算雇员薪酬时,“负钟”被视作扣除薪金、假期的理由,无疑让雇员的待遇保障受到打击。劳工处的天职是保障劳工权,这不只是让雇员有工做,还应包括打击各种剥削手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的失业率在过去数月一直攀升,不少打工仔为减薪、缩减工时或裁员等担忧。(资料图片)

政府资助保员工

即使企业因营商环境改变而缩短营业时间,员工也不应成为企业的开刀对象。若无薪假或“负钟制”等安排属法例容许的灰色地带,由劳工处与劳工及福利局更应带头检讨现时法例,应是当局的考虑方案。

从改动《雇佣条例》入手,或未必能赶及社会的迫切需要。在疫情期间要鼓励雇主避免向员工开刀,政府仍可以先从给予企业的支援入手,在保就业计划的发放条件上,对无薪假、负钟制等的安排加以限制。例如政府可研究要求雇主承诺维持雇员月薪,若雇主减少员工上班时数,政府所给予资助亦应按比例减少,以让政府资助能真正帮助基层员工维持生计。政府保障就业不能仅仅保住公司继续营运,反而让前线员工受尽疫情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