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林郑政府要警惕守财主义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周二(25日)指出,来年政府将不会动用很多公共财政,着市民不要对正展开咨询的《施政报告》在这方面有太高期望。然而,这种守财观念不但忽视本港正受新冠肺炎和经济下行两重打击,更难助疏道社会的结构矛盾。

林郑月娥预告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政府不会大洒金钱,并呼吁公众不要期望过高。她继而强调,港府在过去三年已在教育、福利、长者退休、医疗作大量投资,并认为过去一年社会先后经历反修例运动和新冠肺炎,所以除了治安装备外,政府亦有意加强公共卫生的投资,以应对日后的潜在挑战。

林郑任内否定了全民退保,其如今自言已在长者退休方面大量投资,本身已值得商榷。而疫情危机当前,特区政府即使先后推出两轮防疫抗疫基金措施,耗费逾千亿,惟仍难解救本港于水深火热之中。据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两轮防疫抗疫基金和早前预算案的纾困措施,合共已涉及约2,900亿元,但即使金额庞大仍未见可稳住经济和就业,特别在近月第三波疫情爆发下,经济影响尚未完全浮现,旅游、零售和餐饮等行业的失业率亦已超越2003年SARS时期,故可以预料未来环境或为恶劣,加上疫苗普及化需时,即使第三轮纾困措施推出后,亦未必可以完全帮助本港脱离危险期。

应使则使 惠民至上

运用公帑当然须恪守审慎理财原则,但非常时期就应有非常应变措施。本港库房在大花约2,900亿元后,其财政储备降至8千亿至9千亿元,即相当于SARS后的水平,但数字不但仍相当于14至15个月的政府开支,更比不少欧美国家来得稳建。

香港政府过去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财政储备丰厚,不懂得应使则使。此等问题在一般日子未必显眼,但疫情之下雇员缺乏保障、安老院应付不了防疫需要等恶果尽现。第三波疫情来袭,院舍爆发及夺去多名长者性命,尤其曝露安老服务的缺失。一如劳福局局长罗致光在其网志中承认,即使已落实兴建的安老院明天全数完工,本港的安老院宿位仍然严重短缺,急须大量投资。而过去政府为增加护理服务人手的政策,如“青年护理服务启航计划”和“登记护士训练课程”,两者所涉的开支合计将近3亿,已能纾缓护士人手短缺。

以数论数,不少惠及民生的政策,所涉的开支不是天文数字,而是政府恒有余力能够负担。例如去年推出的“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中,即使政府已将补贴金额上限,由每月300元提高至400元,所涉的开支只约为31亿元;在房屋政策上,港府年初曾为住在房委会和房协公共租住单位中较低收入租户代缴一个月租金,其开支大约为18亿多;而在教育上,政府为中学文凭试考生代缴考试费的开支则为1.5亿。

紧缩政策 基层当灾

更重要的是,政府若在经济下行时推出紧缩政策,或会出现恶性循环。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国保守党推出紧缩方案,其规模约为政府总支出的16%,但结果不但未能稳住库房储备,反而反使贫穷率上涨、无家可归者大增,而联合国的报告更直批英国政府的政策为“惩罚性、刻薄、冷酷”,并对民众造成“极大痛苦”。

面对这场百年一遇的危机,倒行逆施的理财哲学不但难助本港在疫情后快速复原,更会深化现有的社会问题。反之,若政府害怕大开库房将导致入不敷支,其处理之道要不是开源就是节流,惟后者不但带领经济复苏,更反会造成恶性循环,故要平衡经济和公共财政纪律,港府不止考虑在低息环境下发债,亦可选择改革本港的税务制度,还原税收作为经济分配正义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