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全球的香港利得税
本星期三(7月8日),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发表第二版《法团税统计》(Corporate Tax Statistics)资料库成果报告,内容涵盖了逾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团利得税收入、法定税率、有效税率等数据,有助我们了解香港税收与全球各地的异同。
根据经合组织报告,全球93个国家和地区于2017年的法团利得税平均占当地总体税收的14.6%。此组统计不知何故并未包括香港在内,但是综合《税务局年报》、财经事务及库务局与政府统计处国民收入统计组的资料,我们仍然可以计算出同年香港法团利得税平均占总体税收的34.98%。
低利得税率却占高份额
表面看来,香港法团利得税似乎要比其他国家和地区为重,不过经合组织报告同时又统计了包括香港在内109个国家和地区从2000到2020年的的法定法团利得税率。它们在2000年的平均税率为28%,到2020年则降为20.6%。在此期间,香港的利得税率先是继承自殖民时期的16%,接着于2003年增加至17.5%,到2008年降回16.5%。
虽然香港已经属于少数几曾上调法定法团利得税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可是本地税率依然一直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之下。今年,已发展的经合组织国家法定法团利得税率为23.2%,其他亚洲地区国家亦有17%,而香港的16.5%法定法团利得税率于109个国家和地区里由高至低排名为第80名。
这种情况反映香港法团利得税收之所以在本地总体税收占有较高份额,其实只是源于港府财政整体收入狭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今个财政年度的政府财政预算案演辞提到“要考虑开拓新的收入来源或调整税率”,今次经合组织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全球各地征收法团利得税的情况,足以佐证《香港01》一直以来倡议增加利得税是有根据的。
边际税率处于全球下游
更加重要的是,经合组织《法团税统计》报告还深入推算了73个国家和地区下的法团有效税率(corporate effective tax rates),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整体法团利得税的平均有效税率为20.1%,略低于它们平均法定税率的21.4%。至于香港法团利得税的有效税率则为15.2%,在73个国家和地区居于第55名,并且同样低于本地法定税率的16.5%。
由于这份《法团税统计》本身就是“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国际税务合作行动的成果之一,相关统计成果肯定会被用作该行动其他工作项目的参考材料,当中自然包括过去一年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应对数字化经济税收挑战的“全球防税基侵蚀解决方案(global anti-base erosion proposal)”,亦即“全球最低税率”倡议。
经合组织推算香港法团有效税率低于国际平均,其实传达出了一个颇危险的讯号,那就是日后“全球最低税率”很有可能订在高于香港税率的水平,届时就会出现预算案演辞所说“若跨国企业在香港缴纳的税款低于新订的全球最低税率的水平,其母公司便须向所在地缴纳额外税款或被施以税务抵制措施”的情况,严重打击本港低税政策的吸引力。
随着“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包容性框架的相关决议将于今年10月推出,留给香港政府准备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声称留意到这个问题的财政预算案出台亦已经过去四个多月,我们至今却未看到哪位官员提出任何应对方案,前景不得不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