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安排调整 须视乎市民需要
疫情来袭,无阻楼价继续高企,买楼上市对不少市民依然遥不可及。近日立法会有议员就印花税安排提问,质询政府会否考虑调整首置客与换楼客的印花税安排。然而楼价未见有显注跌势,未来住屋供应仍然紧张,政府必须明白调整印花税率的目标与后果为何,从而针对市民最逼切的需要谨慎行事。
经民联副主席、立法会议员林健锋周三(3日)于立法会作出提问,其中包括质询政府会否调低印花税第二标准税率,与及检视换楼人士缴付印花税的安排。林健锋认为,去年以第二标准税率缴付印花税的住宅交易中,77%的交易物业售价介乎400万元至2,000万元,相信不少为首次置业人士,相关印花税款或会构成一定压力。另外,他亦关心换楼人士须缴付15%税率的印花税、并且出售原有物业才能申请退还印花税,担心会加重有关人士的财务负担与妨碍物业流转。
简单来说,政府指须审慎行事,暂不会调整以上的印花税安排。政府调整辣招须小心自然有理,以免为炽热的市场火上添油。不过,调整印花税安排的动议亦有一定道理,特别对负担能力有限、却有显注置业需求的市民来说,调低首置人士的印花税率无疑可助市民分担置业压力。
调低税率不能轻率
一般来说,印花税率可分为第一标准税率与第二标准税率,前者税率划一为物业售价或价值的15%,后者税率则按楼价而定、并最高不多于楼价的4.25%,而只有获豁免人士才能按第二标准税率缴付印花税,当中包括首次置业、交易时未持有其他住宅物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即使如此,首置客所须负担的印花税额亦不容小看。以购买楼价600万为例,首置客须付18万元的印花税,以按揭九成计算,这印花税金额实为首付(60万)的三成,对不少负担能力有限的首置人士来说绝对吃力。
目前楼市仍然波谲云诡,未来住宅供应亦见紧绌,可见楼价不会轻易大跌。政府大幅兴建资助房屋固然为解决市民住屋需要的最佳方法,惟此举始终为长远方案,而眼下却有不少市民有迫切的置业需求,政府如能协助他们在其能力所及下上车,始终不失为坏事。而与像放宽按揭门槛般的政策,降低首置客印花税率充其量只减少政府税收,而不会增加上车客的债务,故实际上更能真正协助舒缓有需要市民的置业负担。但毋庸置疑,降低首置税率始终有机会刺激住宅需求,政府须仔细研究平衡首置客的需要与其对楼市的影响。
不过,无论政府会否调整首置客的印花税率,更需要正视的乃是“首置”名义置业的漏洞。我们多次指出,投资客藉转让物业予亲友,以重获“首置”名义买楼避税的做法成风,导致高额印花税失去了控制投资需求的效能。如政府未有正视问题而降低首置客的印花税率,只会将目前漏洞进一步扩大,增加投资客运用财技逃税的诱因。
放宽换楼限制并非必要
相比起调低首置印花税率,放宽换楼人士的印花税安排显得相对不为迫切。按目前安排,“换楼”市须按第一标准税率先购买新住宅物业,但如他能提交证明文件,证实他在购入新物业后12个月内售出原有物业,那该业主便能按第二标准税率获退还税项。但诚如政府所解释,放宽相关要求(如提早退税、延长业主须出售原有物业的期限等)有机会制造漏洞,如容许业主趁机持有多于一个住宅物业更长时间,借此从中获利,这与政府意以辣招控制市面上的投资需求、保障市民的实际需要明显背道而驰。事实上,目前安排纵使不能称为完美,但仍留有足够弹性让业主换楼,政府实无迫切需要放宽相关的印花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