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西的市民只能“硬食”塞车之苦?
有“每日一小塞、三日一大塞”之称的屯门公路在周五(6月12日)早上因交通意外而塞车,车龙近10公里长。不少屯门区居民上班迟大到,也有人笑言将来雇主或许对屯门应征者却步。
周五早上,屯门公路往九龙方向近小榄发生两宗车祸,车龙倒塞至虎地元朗公路。部分人为求出市区,或许不惜绕远路经大榄隧道,但蓝地至元朗段的元朗公路也都非常挤塞,天水围区车辆经元朗公路出市区也见挤塞。
新界西通勤人口庞大
虽然坊间之“每日一小塞、三日一大塞”有夸张之嫌,但挤塞也的确为屯门公路之常态,当区居民也深受困扰多年。若住得较近西铁站的,不少人会选择乘西铁上班。预计2023年动工、2030年落成的屯门南延线,固然可以给屯门区居民多一个选择,有望减轻公路的交通流量,但一来成效未必很大,二来西铁本身在繁忙时段亦不胜负荷,锦上路甚至元朗站乘客已难以上车。要解决问题,单改善交通配套显然是不足够的,并须从根本着手,处理新界西市民通勤上班的现象。
我们曾经根据2014年统计指出,新界区就业人口虽然达到203万,高于港九加起来的182万,但就业机会却只达128万个,远低于港九提供的248万。换算作比例,港岛、九龙及新界区平均每人可享1.6个、1.2个及0.6个工作机会。这组数字充份反映出香港的发展分布失衡,居职分离令每日数目庞大的打工仔跨区通勤。在经济效益上,这也浪费市民的交通成本及通勤时间。
随着洪水桥、元朗南等新区发展在即,新增工作人口更是数以十万计。若然算上屯门南延线提供的2万个单位,新界西北未来人口势必大增。若不想愈来愈多“新西牛”受通勤、塞车之苦,从根本上改善发展分布是必然之道。尤其是洪水桥新区本已定位为“区域经济及文娱枢纽”,其实有潜力发展成全新中央商业区(CBD),透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减少新界西北居民远赴市区的必要。
香港社会日积月累了不少问题要市民无奈接受,甚至习以为常。但谁说现实必须如此?问题未解,非不能也,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