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营出租车“寿终正寝” 牌照问题未解决
近年市民对出租车业服务态度的不满渐深,随网约车平台兴起,出租车业如何改善其服务质素,成业界关键。去年4月政府建议推出专营出租车服务,计划以试验形式推出600辆专营出租车,由政府在专营权条款上订明服务水平,并加以监管。然而随立法会会期结束在即,《专营出租车服务条例草案》委员会周一(1日)决定终止停止法案委员会工作,政府推出专营出租车的计划胎死腹中,或要待下届立法会后才能重新“复活”。
600出租车难撼既得利益
根据运输署数字,目前本港有逾18,000架出租车,平均每日接客量接近100万人次,由政府以专营权方式批出600架出租车的建议,看来难以撼动原有出租车生意。然而建议推出之初已经备受业界挑战,7月时有业界人士入禀高等法院申请司法覆核,要求推翻行政会议决定。航运交通界议员易志明亦指专营出租车会打击出租车业界,恶化业界人手不足问题。虽然600架出租车仅占行业百分之三,看似难以改变出租车行业生态。然而由政府以专营方式批出牌照,加上网约车出现令本港出租车业的前景不明,已足够令业界担忧近年节节下跌的出租车牌照价值将难以翻身。
近年出租车服务质素参差,例如部分出租车不愿过海,又不想空车回程,目的地稍不合意便会“口黑脸黑”。就算让乘客上车,部分无理司机甚至会全程冷言冷语,态度恶劣。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固不要得,但司机烦燥的心情背后,其实也背负高昂车租、昂贵油费。根据运输署调查数字,2018年出租车司机平均每月营运成本接近15,000元。司机租车时间有限,想有理想目的地可多跑几转也在所难免。然而承受出租车“拣客”恶果的始终是香港市民,政府仍须面对问题根本,从车租、油费方面着手,解决从高昂价牌费而来的营运压力。政府应先从收入方面让司机不必为一两程空车烦恼,再来从执法开始,处理态度仍旧恶劣的司机。
牌价同比跌 政府须抉择
对于《专营出租车服务条例草案》难产,政府仍然认为推出专营出租车可回应社会需求,然而政府需要明白,600架专营出租车不足以让出租车行业的生态改变。改变目前出租车行业生态的彻底办法,应是重新检讨过去限量发出永久出租车牌照的做法,重新开放出租车牌照申请。法案委员会决定终止审议,政府未能于本立法年度内恢复二读辩论,也正是机会让政府反思过去自制既得利益者的弊端。
单是建议推出600架专营出租车,政府已屡遭业界挫折,若日后政府能够鼓起意志重开出租车牌照申请,出租车牌照持有人的反抗也已能预见。根据出租车牌照交易平台的资料显示,2015年市区出租车的每个牌照价格接近700万元,截至2020年价格已同比下跌至大约480万元。出租车业前景不明,牌照价格同比下跌,政府也是时候要在市民生活与既得利益者之间作出选择。如何有效处理出租车服务的质素问题,同时妥善解决永久出租车牌照持有人的过渡安排,视乎政府如何运用智慧与既得利益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