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架专营的士焉能改变生态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近年市民对的士服务质素的不满呼声高涨。立法会《专营的士服务条例草案》委员会周一(6日)召开首次公听会,约60个团体代表出席,多名业界代表反对引入专营的士,认为加入竞争将打击生意。如何在市民、司机、牌照持有人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已成为政府的考验。

针对的士服务的投诉由2006年的7,051宗飙升至2018年的11,000宗,当中25%投诉拒载,19%投诉司机无礼。(资料图片)

服务质素“将货就价”?

针对的士服务的投诉由2006年的7,051宗升至2018年的11,000宗,当中25%投诉拒载,19%投诉司机无礼。目前政府所做的不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的士牌照属私人拥有,当局规管的力度有限。运输及房屋局副局长苏伟文推出专营的士计划时明言,政府计划便是为提升点对点的交通服务质素。专营权为期五年,不能转让、不能续期,并由政府在条款中清晰订明服务水平要求,包括车辆类型、车厢设施、“网约”安排、安全要求、司机培训、客户服务及投诉处理等。政府可以对不乎要求的营办商施加惩罚,更严重者甚至能撤销营运权,政府对专营的士的质素监管能较一般的士牌照切实。

然而,此政策忽略了最根本问题始终是牌费过高,的士司机的租金压力巨大,导致不少司机为求收益,忽略了服务质素。例如拒载问题,便是的士司机为求利润,不想接载短程客、路经塞车区域,甚或不想“空车”回程所致。根据运输署调查数字,2018年司机每月平均收益为33,326元,但扣除营运成本后仅为18,648元,较同期整体交通行业平均月薪20,297港元低约8%。根据的士租车网站显示,现时市区的士每更租金300至400元,并依日子时段不同略有加减。以每月开工22日计,则租金每月支出可达8,800元甚至更高。驾驶的士租车成本高昂,司机如果想在租车时段多走几趟,在听到客人“不理想”的目的地后,拒载便成为司机的“选择”。

专营的士计划的安排及规模有局限,不足以提升业界整体质素。(资料图片)

600架的士无助问题根本

再者,专营的士计划的安排及规模有局限,不足以提升业界整体质素。首先,政府建议专营的士起表价为36元,刻意减少专营的士与现时持牌的士之间的价格竞争,无异于对的士服务质素低下的现况“只眼开只眼闭”。正如竞争事务委员会12月23日就向立法会法案委员会提交的意见所言,政府应该透过招标程序,要求专营权竞投者在不牺牲服务质素的前提下,以收费水平互相竞争,而非由政府主动限制专营的士的竞争力。若果专营的士能够在价钱相若的情况下,提供比一般的士更为优质的服务,香港应该乐以为之引入竞争,而非处处维护现时持牌的士。

在规模方面,政府推出的专营的士计划仅涉及600架的士,只占全港1.8万部的士的百分之三。专营的士纵能为港人提供更为优质点对点交通服务,并提供近似“网约”车服务。但要以3%车辆改变业界风气,机会微乎其微。苏伟文明言,专营的士并非旨在取缔现有的士,又重申两者定位不一,亦非要与一般的士直接竞争,“专营的士”计划自其目的开始,改变现况的意志已见不足。计划旨在提供多一种服务,而非改善的士业界整体质素。

的士司机为揾食“拣客”固然不要得,但承受恶果的始终是一众市民,政府必须要面对问题。 (资料图片)

应检讨的士牌照数目

根据的士牌照买卖代理,香港的士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9年市区的士牌照成交价每个徘徊于496万至561万之间。天价导致占业界八成租车司机几乎无从选择,唯有忍受沉重租金。的士司机为揾食“拣客”固然不要得,加上承受恶果的是一众市民,政府必须要面对问题。

改变目前的士行业生态的彻底办法,应是加快检讨专营的士数目,重新开放的士牌照申请。而且未来发牌数目更应该远多于今次计划的600架,以透过发出牌照压低一般的士牌照价格,打破当前“天价的士牌”的局面。回首过去发出永久的士牌照,由政府主动创造“既得利益者”的弊病,政府新发牌照应在今次专营的士制度之上,限制日后的发牌年期、转让权限,并以服务质素作为续牌考虑等,避免新一轮发牌错误造就另一批既得利益者。

如此改动牵动既得利益集团,改革前路必然艰然。但问题困扰香港多年,政府仍必须正视,寻求治本之道。须知道600架的士,并不足以改变的士行业生态,政府现时极尽其力避免“专营的士”与现有的士竞争,实质只形同鸵鸟,无视问题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