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不须“盲撑”政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不少建制派要员向政府发炮,例如行政会议成员叶刘淑仪批评政府以“价低者得”的手法招标采购口罩是“愚蠢”,经民联立法会议员梁美芬批评政府反应迟钝,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在接受《香港01》专访时则明言对政府“恨铁不成钢”。建制派一反常态,相信与去年因为“盲撑”政府修例、导致区议会选举惨败的教训有关,明白到毫无原则地与支持政府,只会招致选民唾弃。
这些事例令人反思建制派的诸多不足。一直以来,他们对政府总是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结果就是加剧了政府的弊政。李慧琼称“(政府)有不足就应提意见”,这是值得认许的,但我们不希望这只是三分钟热度,建制派如果自命对香港市民负责,那就不应甘于充当“投票机器”,在“提意见”之余还要督促政府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
事实上,建制派过往确实令许多人失望,例如民建联、工联会在地区上有不少椿脚,理应熟知民情,如果早就懂得善用行政会议和立法会的平台向政府反映民意,出谋献策,促成当局推动改革,社会民生困局未必会像现在那么严峻。可惜,许多建制派政客就是“不务正业”,没有履行代议士的职责之余,反而自甘堕落地沦为政府和中联办的傀儡,导致政府在有恃无恐下,即使明知政策不周全、解说工作不足够也强行“上马”,《逃犯条例》修订就是一个惨痛教训。毫不客气地说,香港落得如斯田地,建制派责无旁贷。
香港沉沦 建制有责
当然,建制派作为广义的执政团队一员,不可能与政府完全切割,但这与“盲撑”是两码子事。支持政府应该是有原则的,不能放弃独立思考,政府做得对要支持,做得不对就要批评,如实反映民意。市民不满政府处理今次疫情的手法,李慧琼、叶刘淑仪、梁美芬就此批评政府,做法可取;疫情令民生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建制派在此情况下反映民意要求政府“派钱”,也算是尽了代议士的职责。
我们担心的是,建制派会虎头蛇尾,疫情过后又恢复“盲撑”政府,甚至在立法会盲目护航,令政府有恃无恐;我们更担心的是,建制派只停留在批评、但对深层次矛盾一知半解的层次。香港的问题千头万绪,民生经济是个中关键,必须尽快改革,政制落后亦困扰香港经年,必须在条件许可下重启政改。在这些问题上,建制派应该发挥建设性作用,既要促进民情上达,亦要促成当局推动实质改革。如此香港才能出现善治,不致于在管治困局中继续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