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选举】能力和品行才是争取选票的“硬道理”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区议会选举四年等一次。手握这来之不易的一票,选民应如何审视候选人,为自己的一票负责,为地方负责,为民主负责?

四年一次的区议会选举投票在即,各位参选议员已进入最后大直路冲刺阶段,选民也纷纷翘首相盼。此次区选,由于反修例风波下香港政治光谱出现深刻改变,格外令人关注。因此,社会“群情激昂”下,难免有人在区议会选举中政治挂帅,过于沉迷社运氛围。比如东涌南候选人王进洋在其Facebook公开表示,区议员人工不低,当选后会“自己月捐基金支援义士”,并表示若有违背诺言,“欢迎随时上黎帮我装修”(装修,即今日社会运动中对破坏商舖或机构的文宣口号)。显然,政治立场是其竞选的核心。

不可否认,相同的政治立场,直击心灵的政治口号令人振奋,但政治是否应成为区选的主要标准?区议会固然有其政治作用,包括培养、锻炼政治人才,为建构良好的民主政治进行铺垫基础,或者成为晋升立法会议员的准备阶段。但这些并不是必然选项,区议会更核心的职权在于就在该区居住和工作之人士福祉攸关之事宜,向香港政府提供意见,包括地区福利、公共服务和基建、社区活动等,以改善地区民生、推动地区治理为主要职责。

民主派区选候选人举行联合宣传活动。(资料图片)

既然区议会的核心在于地区民生,那么竞选人是否表现出了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及与居民做好联繋沟通的潜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都可以反映在竞选人的政纲上。投票人可考察竞选者的政纲是否正中了区内民生所需来判断该竞选人对区内问题了解程度。以及透过他所提的建议是否具体、可行来判断候选人的能力和用心。若是政治理念口号大于实际,或是对民生事务只是泛泛而谈,那么选民心中应有思考:以地方民生为主的区议会是否要沦为政治为主的舞台?

屯门乐翠选区的何君尧因涉及暴力、歧视言论而备受争议。(罗君豪摄)

然而区议员同样可以视为地方民意代表的一员,在地方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除了能力以外,虽政见可有不同,但德行和品性应尽量为一方楷模。否则又如何让人信服,将一方安宁建设交付于他?以屯门乐翠选区的何君尧为例,他在721元朗白衣人打人事件的表现备受非议关,更曾在社交平台公开鼓吹杀死示威者,又以“食洋肠”形容嫁给英国人的立法会议员毛孟静等。这些言论不仅仅是粗俗、暴力,更涉及对不同群体的侮辱。

另一边厢,民主党中西区中选区参选人许智峰早前因不满保安局派出“狗仔队”记录议员行纵,在立法会大楼内抢走一名女行政主任的手机,被裁定普通袭击、不诚实取用电脑及阻碍公职人员执行职务等3项罪名成立,使其品行受到质疑。又或是上文提到的王进洋,当一个准备为社区服务的从政者公开认可、鼓励“装修”等暴力行为,又怎能令人放心及信服。

许智峰因在立法会抢女行政主任手机,今年6月被裁定普通袭击等罪名成立,判社会服务令240小时及罚款3800元。(资料图片)

由上也可看出,无论何种政治立场,候选区议员都不应是靠暴力、蛮力解决问题的人,更不应是鼓吹仇恨、仇恨的人,否则在繁杂琐碎的地方事务中,居民又怎能信赖他还地方以安宁?

1982年,香港迎来了首届区议会选举,告别了政府委任区议会议员的历史,是香港人拥有政治选举权的开端,也被视为港人争取民主的里程碑。过去五个月,香港社会以实际行动对民主进行了一场“辩论”。而如今,当区选让民主得以实践之时,香港人更应把握手中一票。政见立场固然可以是考虑的一部分,但究竟是全然被情绪、政治立场牵引,还是认清区议会的核心宗旨,以能力和品行为先?这是摆在香港人面前的真实的民主考题。

(今届区选王进文于东涌南参选,对手包括周浩鼎、黎永安、刘永贤;何君彦于屯门乐翠角逐连任,对手为卢俊宇与蒋靖雯;许智峰在中西区中环选区角逐连任,对手为黄钟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