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社论】区议会选票 不是用作“政治表态”的
如无意外,区议会选举将在下周日(11月24日)举行。由于反修例运动尚未平息,此次选举的政治斗争色彩较过往更为浓厚,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是一场对政府及建制派的公投。无可否认,香港政局在过往五个多月发生深刻变化,非建制派必然利用反修例运动带来的“民气”,争取较多议席,并通过民意“授权”向政府施压。问题是,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吗?
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从政者通过公平有序的选举争取更大话语权,并在建制平台上实践抱负,总比无止境的街头暴力好。我们亦希望当选者能以最大热诚搞好区政,证明他们有能力改革已经被唤醒的香港,协助这个满目疮痍的城市重新出发。然而,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却值得忧虑—在反修例运动影响下,今次区选或会沦为单纯的“政治表态”,选举后的区议会甚至会被扭曲为搞“政治革命”之地,导致社会民生议题被意识形态之争绑架。
《香港01》一直认为,相比处理“大政治”的立法会,区议会是一个以社区为服务对象的咨询组织,理应聚焦区政,专责处理与民生、社会资源管理有关的事务。倘若部份区议员无法准确把握区议会的定位,继续把香港的未来狭隘地局限在政治议题上,那么势必重蹈泛民主派在2003年区选大胜后尸位素餐、后来被选民唾弃的覆辙。如今区选在即,我们呼吁当选者回归改善民生的初衷,以务实态度参与社区治理,不要令选民失望。至于那些高呼要“决战”的“伟大”政客,应该把这些口号用在明年的立法会选举上。
今次区议会选举应是香港历史上最受瞩目的一次:除选民登记数字达破纪录的逾413万人,还出现回归以来首次没有人自动当选的情况,部份选区甚至四、五人争夺一个议席。
区会立会大不同 民生事务岂可忘
选举气氛如此炽热,很大程度上源于反修例运动把香港的深层次结构矛盾、政治体制落后,以及监警机制存在漏洞等问题暴露出来,让全社会认识到,香港已到了一个不得不改革的关头。从这个角度而言,反修例运动纵然有着巨大破坏性,但却唤醒了香港社会,为改革创造条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单以区议会来说,若要令社会改革成为现实,方法不是推动政治斗争,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令这个平台“去政治化”。区议会并非立法会,它的责任不是制订法律、批准公共开支、监察政府施政等“大政治”,其职责实际上由《香港法例》第547章所规定,包括就有关地方行政区内的福利事宜、公共设施及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地区公共工程和社区活动的公帑运用向政府提供意见,并在获得拨款的情况下,承担区内环境改善事务、康乐及文化活动促进事务,以及社区活动。
不难看出,处理具体地区政策和社会资源管理才是区议会的“正业”,倘若今届区选被用作“政治表态”,肯定背离了区议会的存在宗旨。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无的放矢—近年一些政党任由立法会的政治角力蔓延至区议会,以致扭曲了后者的角色,导致区议员须就“双普选”、“占中”等政治议题表态,阻碍处理地区议题。
谈政治不谈民生 恐重蹈泛民覆辙
区议会的“民生属性”其实非常明显,如果政党无法在有关议题上“交足功课”,确会遭选民唾弃,当中泛民主派的“往绩”最能解释这个情况。2003年,香港受到《基本法》23条立法、“沙士”(SARS)疫情、负资产等问题冲击。在政府处理不善下,民怨在当年“七一游行”集中爆发,泛民在年底区议会选举中“赢到开巷”。当时泛民派出226人参选,结果取得151席,当选率近67%,其中民主党派出120人参选,95人当选,当选率高达79%。相比之下,建制派龙头民建联共派出206人参选,只有62人当选,当选率仅三成。
但很可惜,选举表现突出的泛民却不思进取,不单未能巩固优势,反而在2007、2011年、2015年区选中接连失利;相比之下,建制派却重振声威,并在上届区选获取299个议席,占总数约七成。泛民主派先胜后败,当中一个重要教训,莫过于他们眼里只有政治,只讲自由民主这些意识形态,忽视公平正义,严重贬低民生及社区事务,对选民的切身需要欠缺关心和专注。反观,2003年遭逢大败的建制派却努力耕耘,投放大量资源聚焦社区工作,因此逐渐重拾选民支持。对从政者而言,这些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泛民主派当年之所以失败,主因是误解了区议会和区议员的角色,以为可以把立法会的一套斗争方式搬到区议会,殊不知选民对立法会和区议会的要求截然不同。当然,泛民议员对自身失败并非毫无反省,例如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卸任在即的南区区议员区诺轩早前接受《香港01》访问时,批评有同路人在认识上仍然存有误差,个别候选人非常“懒散”,没有积极“落区”。他强调虽然政治光谱已因反修例运动而改变,但支持泛民主派的选民不一定票投泛民,“政纲不可以只得五大诉求”,而且“政治议题不是全部”。
意识形态不可取 理性议政是出路
反修例运动会否像2003年“七一游行”一样,对建制派选情造成冲击,目前仍是言之尚早,但确实有不少泛民政客希望利用“民气”,撼动建制派地区网络。必须强调,只要候选人过往在民生议题上做出坚实成绩,不论他们来自哪个阵营,都是值得支持的。至于那些最近才突然出现、只想收割反修例运动“红利”的政治素人,或者明显志不在地区民生的政客,却完全不值得支持。
例如“长毛”梁国雄早前报名角逐土瓜湾北选区时,只懂叫喊过时的意识形态口号,唯一手段就是狂扣对手帽子,将在该区扎根二十年的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指骂为保皇党“头目”,呼吁全民表态“踢走暴政”。梁国雄过往多次参与区议会选举,但都无法胜选,只是借助比例代表制的缺陷才得以晋身立法会,并在议会内跳上跳下,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民主吗?“长毛”今次参加区选,请问谁会相信他是真心想搞好地区议题,甚至推动香港的改革?又例如早前因操作“自决”议题而被禁止参选的黄之锋,有谁相信他会踏踏实实地参与讨论区政?他真正追求的,其实就是一个宣扬自己“伟大”理念的舞台。我们真的要在香港把斗争政治文化全面展开吗?
《香港01》素来主张以理性论政取代意识形态之争,特别在一些事关大众福祉的事情上,更加不能被激进势力所支配。所有区选候选人理应抚心自问,究竟为了什么出来参选?倘若他们无心区政,只想收割反修例“红利”,想借着当前炽热的政治气氛骑劫区议会选举,甚至把“自决”、“港独”等激进主张带入区议会内,只会辜负选民的授权,最终受到唾弃。
对于真心想改变社会、有志于搞好区政的候选人而言,他们应好好把握这个机会,打一场漂亮选战,尽力为所属政党争取最多议席,并在当选后以不计较个人政治利益的态度服务选民,务实地提出社会改革蓝图,扎实地在社区做出成绩,通过增进民生福祉达致公平正义。至于那些怀有远大政治抱负的政治家,我们请他们把战场转移到明年的立法会选举,让选民在暴力叫嚣和改革之间投下神圣一票。
人民的选票是用来决定自身命运的,不是用来抒发情绪的。我们有责任唤醒社会的年轻示威者不要前功尽废、白白牺牲,反过来,现在轮到我们用选票去唤醒他们:暴力解决不了香港的问题,拒绝暴力,拒绝那些骑劫骚乱成果的政客!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11月18日出版的第189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您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