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金管局新任总裁三个建议 改善香港深层次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上周四(7月25日),政府宣布委任现任金融管理局副总裁余伟文成为第三任金管局总裁,接替将于9月底任期届满后退任的陈德霖,于10月1日生效。余伟文的知名度虽不及任志刚和陈德霖两任前总裁,但早在1993年金管局成立时便加入成为高级经理,2007年更以42岁之龄擢升为副总裁,且一直在局内服务。他资历深厚,工作范畴广,接班实属预期中事,但其上任后面对的挑战不容小觑,与改善经济及民生息息相关。

理财能力强 可解强积金困局
 
金管局总裁一职不但要确保本港银行体系稳健,也掌管逾四万亿港元的外汇基金资产。金管局在过去的表现可圈可点,例如代政府管理的财政储备投资,成绩便相当不俗。在今年年初一次立法会法案委员会会议中,有议员提及由2007年至今,“投资组合”部份同比回报率平均达6.1%;而自2007年至2014年年底,“长期增长组合”的平均内部回报率更高达13.5%。
 
如此理财能力只用来服务政府而与市民无缘,着实可惜。以关乎全港打工仔退休生活的强积金为例,自2000年实施至今,其平均年化回报率仅有4.1%。强积金管理局去年公布的统计报告指,截至2017年12月,强积金平均累算权益款额最高的组别(45至49岁的男性计划成员)也只是30万元。

David Webb指责强积金收取过高的基金管理费,呼吁取消强积金制度。(资料图片)

强积金回报差劲,与其本身的结构性矛盾相关,包括强积金的制度设计等同要求每一名打工仔都要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回报与市民能否捕捉市场机遇相关,与政府应承担的“退休保障”功能背道而驰。再者,强积金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分散的运作模式,每名市民须就不同工作分别成立独立帐户,不只文书工作复杂,推高管理费,更强迫每个小帐户独自去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失去政府主导公积金计划底下可透过规模效应自动分摊风险的功能。“股坛长毛”David Webb曾估算,每个强积金户口有高达三分之一回报会被基金经理以管理费形式收取。
 
要从根本解决问题,政府必须彻底废除强积金制度,并考虑将公积金基金交由金管局助市民一笔过打理,运用其专业知识进行投资。相信以金管局过去的成绩和经验,完全足以取得市民的信赖。
  
除了市民的退休需要之外,香港物价异常昂贵,影响民生甚巨,早已是公认的事实。论其原因,也近乎众所周知,即美国联储局自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大力推行低息政策,由于香港实行联系汇率政策,政府不能通过上调港元利率促使汇率上升来遏制通胀,与此同时,在内地改革开放带动下,香港经济较西方国家更早脱离低潮,过去十年大致保持增长,故在低息政策加上经济及资产市场畅旺的环境下,本地物价上升情况更为严重,在经济学人智库的《2019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中,香港首次“荣登”榜首,成为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

香港生活成本高昂,样样都贵,不但影响民生,连本地人才竞争力都遭到削弱。(视觉中国)

应提出对策压抑物价楼价
 
虽然香港市民对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政策习以为常,但包括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在内,不少人都曾呼吁应重新考虑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相应地修订政策。近来联储局又有重新回到减息周期的迹象,余伟文作为新一任的金管局总裁,对于是否需要因应本地经济及民生环境检讨联系汇率制度应抱开放态度,不应该墨守成规。
 
以楼价为例,香港自回归以来,若将“P按利率”减去“平均通胀”所得出的“历年实质按息”结果,有买楼的港人实际上在过去十年大部份时间都享受着负利率的环境, 2011年至2014年的情况尤其明显,与本地楼价升幅的趋势保持一致。过去政府虽推出多项楼市管控措施,但多数着墨于税制及按揭比例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炒卖及测试市民的承担能力,在实际按息长期处于负利率的情况下,未必能有效压抑楼价。随着新总裁上任,金管局更应针对楼价问题展现新作风,以回应市民置业安居的实际需要,包括重启“利率协议”,让楼按利率得以随实际经济情况调整。
 
过去一个多月,香港社会经历了不少风雨,至今未见喘息,惟各界开始意识到社会有相当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亟待处理。值此历史时刻,金管局更不应该置身事外。退休政策、利率政策和楼按政策三个大方向,都是决定香港能否往前走的关键,值得新任总裁加以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