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游行人数各说各话 无助社会认清实况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数十万计港人反对《逃犯条例》修订游行,是民怨的总爆发,政府必须正视。
警方只公布最高峰期间的参与人数为 24 万,显然未能反映全貌,且给人粉饰太平之感。另一方面,民间人权阵线估算 103 万人参与游行,也有粗疏之嫌。
计算实际参与人数是重要的,这不在于判断比拼阵营实力,而是忠实记录社会政治发展。政府若要挽回一丝民望,那政府应当公开研究方法。民间亦应不断探索更准确的研究方法,方能减少疑窦。

民阵9日发起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游行,宣布有103万人响应。(资料图片)

必须明白,参与群众活动的人群经常流动,外界难以评估人数,肉眼估算必有误差。调查人数也受资源限制,未能派充足人手在场密集数算。当中,游行比集会更难估算,因为大批人会离队插队。随着图像和影片解像度愈来愈高,加上运算速度提升,科技专家积极研发精准的人流计算的技术,但技术仍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成熟。

缺乏精准而一致的估算方法,官方、亲政府和反对政府群体各自工作,如何汇报也众说纷纭。也因为如此,各方也会批评对方阵营的统计夸大,只凭印象和服务政治目的,欠缺科学研究方法。立场明显的媒体,往往引用相同意识型态的数字并刊登头版,有时则为表公允,同时汇报多个数字。市民亦各取所需,倾向接收己方阵营公布的数字,结果社会莫衷一是,无助后人认清史实。

【69游行】6月9日,民阵发起第三次反修例游行,民怨沸腾下,是次游行人数和2003年七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多个港铁站迫爆,龙尾迟迟未能离开铜锣湾。民阵表示有103万人参与,但警方指最高峰有24万。香港众志等团体宣布继续留守。(洪嘉徽摄)
+3

这种情况无助社会讨论,寻找真相。很大程度上,政府有份推波助澜。警方近年发布游行集会数字,不时有违常识。刚过去的悼念六四三十周年集会,警方没有公布总体参加总数,只公布最高峰时期集会人数。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参与者站满维园六个球场,警方估算最高峰期有 3.7 万人集会,明显低估实况。周日游行,警方亦指最高峰期有 24 万人集会。部门只传递一个讯息,予人轻蔑参加者之感。事实上,警方过往回应传媒,指警方估算游行集会人数只供内部参考及未来部署之用,没有公开估算方法。试问连警方和政府最简单的数字也左支右拙,何以在大事取信于民?

那边厢,民间人权阵线历年公布的游行人数,不无争议。2003 年和 2004 年的七一游行,前者参与人数较后者多,但两年也公布五十万人,后来评论者多自我修正,指 2003 年有“超过”五十万人游行,实际数目已难考究。而 2004 年的估算方法被批有误,重复计算头尾人数,但数字已深入民心。

2003至2018年七一游行人数点算结果比较。(图表来源:港大民意研究计划)

说近一点,民阵在 2011 至 2014 年及 2016 年公布七一游行人数,跟港大民意研究计划估算的差别甚大,达三至五倍。港大民研的研究方法较为严谨,例如包括在场估算及电话调查,用作调整未被点算游行者的倍大参数也有解释。基于往绩,加上今次参与人数超出预期,民阵未必及时点算人数,日后需要详述 103 万这个数字的估算方法,好让学者和民众判断。

此刻,通勤数据或有助估计周日游行人数。6 月 9 日前往港岛北的港铁、小轮、过海巴士的乘客量,理应较一周前同期异常增长。简单来说,只要比较两星期的八达通/单程票乘客用量,就可以估算相当部分的游行人数。当然,大前提是运输机构愿意公开数据,而且估算依旧有缺陷,例如没有计入使用其他交通工具,或者徒步参与者,不过这是较客观的数据,有助比较警方、民阵以至一般市民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