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展将迈红底全港哀悼 历史不应忘记上市罪人
在贸易战阴霾下,环球股市震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5月5日一个“魁隆弹指Twitter”,随即蒸发市场最少数万亿美元市值,香港恒生指数亦由5月3日的逾3万点迅速暴跌至2万8千点左右,气氛转趋紧张审慎。不过,在这期间,作为恒指成份股之一的领展,却如脱缰野马般逆市上升,周二(5月14日)更在一片风声鹤唳中大升3.8%,股价创下历史新高的96.8元,市值突破2,000亿元并强势问鼎红底股(即股价超过100元),表现一时无两。
曾被现届特首林郑月娥形容为“三座大山”之一的领展,自上市迄今可谓在全港一片骂声中不断茁壮成长,以至“大至不能回购”,确实成为香港社会中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如果我们稍加计算,以领展(前称“领汇”)在2005年11月再次公开招股时散户每单位认购价9.78元计算,股价帐面回报已达十倍。若以上市买入成本,换算领展在2018年共派发的2.589港元股息,显示若长期持有迄今,股息率更高达惊人的26.5%,只能用“赚到笑”来形容领展的股东们。
不过,当领展的股东有幸“站在巨人肩上”,“一览众山小”之际,又有否想过多年来被这座大山压在身下,那些惨被剥削的市民和被驱逐的小商户?近年领展经常以翻新商场为手段,迫走小商贩,引入连锁集团;又以高价将手上资产物业拆售,令商户及居民不得不面对接二连三的加租和物价急涨,是导致香港近年民怨沸腾的元凶之一,吸血吸饱,但加剧社会走向分化,形成“有买领展”和“无买领展”的两个社会阶层,构成尖锐矛盾对立。在2007至2012年,曾荫权在任内推波助澜,推动香港金融业成为经济龙头,使资金市场不断壮大,制造了一个靠股息、利息和炒卖作为主要收入的社会阶层,他们利用无须课税的股息作为支取收入的主要方式,从而避免缴付个人课税,同时政府却对劳工征税,加剧社会不公现象。
当领展股价即将破百,市值与李氏长实集团并驾齐驱,而正式晋身红底股亦只是时日问题,委实“可喜可贺”之际,当初推动领展上市的一众“功臣”,也值得我们今天来好好回顾一下。
阶级分化港府“功不可没” 须推倒“大市场、小政府”贞节牌坊
在2006年,时任立法会议员郑经翰曾质问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要求当局解释有没有措施防止投资者在取得领展的控制权后把其资产分拆出售,当时孙氏答复是“房委会在设计分拆出售的架构时,已考虑到有适当机制令领汇不能任意变卖资产或改变其用途。”但事实已经证明,政府所谓“措施”、“机制”根本形同虚设。
事实上,即使领展上市,如果政府当初保留一定具控制性的股权,领展仍不至于今天陷入“失控”的地步。但政府当初为甚么放弃呢?原因说来可笑,竟是“还富于民”四字。香港政府从来都不愿意面对香港阶级分化的事实,有能力购买大笔资产之“民”,与收入仅足糊口之“民”,两者实差天共地,港府不但不致力于保障基层市民,反而倒行逆施,为阶级分化的进程“加油添火”,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点都没有改变。例如《财政预算案》就年年透过税务宽减措施号称“还富于民”,但其实只不过是按照既定的社会贫富结构作分配,等同政府回避了自己本应作为社会“资源分配者”的角色。
民望一度相当高企的前特首曾荫权,在2006年曾撰写一篇宣扬其“大市场、小政府”教义的文章,竟然将“地铁及领汇上市”引为政绩,视其为香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要一步,令人啼笑皆非,文末更厚颜无耻地说:“深信香港巿民会支持这项政策”。今天我们要反问香港市民,如果大家都讨厌领展,难道不是更应该推倒在背后支配特区政府施政的“大市场、小政府”贞节牌坊吗?
政党、市民利欲薰心 上下交相贼出卖社会
除了走上歧途的香港政府之外,号称比较贴近民众的民主党,在当年领展上市引起争议之际,也是囿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卖了基层市民。民主党当年就明确支持领展上市,反对延迟上市。
如果说民主党实际上是中产政党,在民生立场上经常模糊不清,大家都尚可心照不宣的话。那么号称代表基层劳工,“推动改善民生”的工联会,当初在领展上市的争议当中又做了些什么呢?2005年元旦,工联会旗下的证券及期货从业员工会,竟然联同代表商界利益的自由党和民建联等建制派,声讨关注社会公义的反对领展上市人士(例如梁国雄、郑经翰、陈伟业和卢少兰),斥其“阻人发达”,当中卢少兰婆婆一介平民、无权无势,更曾被跟踪骚扰。工联会因这次游行在领展上市争议中留下难以洗清的污点,虽然其立法会议员当年在投票时反对领展私有化。
在今时今日的时空当中,每个人谈起领展,无不深恶痛绝。但我们可曾想过,当初领展上市时,上至政府、下至主流政党,甚至包括报章舆论在内,一面倒支持上市?十多年过去,如今的领展已成长成为巨兽,它每一分的市值都渗透了香港市民的点滴血汗,但是政府已无能纠正。支持领展上市的政坛衮衮诸公今日回看,是否惭愧?面对今日仍然紧抱“大市场、小政府”贞节牌坊的香港政府,社会舆论更必须予以口诛笔伐,将来才不会再犯下如领展上市的弥天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