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再创世纪” 成功争取四线瘫痪 点样处罚港铁好?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港铁市区四线在周二(16日)早上繁忙时间先后故障,影响比山竹袭港后的东铁线瘫痪更大,可谓前所未有。港铁站内乘客动弹不得之余,路面亦异常挤塞。继台风山竹过后,特首林郑月娥再次叫雇主体谅,而未及时正视港铁积存已久的制度问题,这大概是社会最感愤慨的事。为保市民出行通畅,及适当“提醒”港铁,政府应尽早要求港铁改革事故赔偿机制,不容再拖。

临近放工时段,港铁常务总监(车务及中国内地业务)金泽培、车务总监刘天成、车务工程总管李家润一同会见传媒。(郑秋玲摄)

信号系统工程提升 增加出现事故风险

港铁正进行为期逾十年的提升信号系统工程。公司评估为开展工程而暂停服务并不可行,所以只能在深夜时段进行。如此一来,翌日列车服务因系统不稳而受阻的机会或会增加。《香港01》获悉,港铁于周二凌晨测试荃湾线新信号系统,在转回现行系统时怀疑出现信号系统故障。抢修需时,其他路线的旧系统重启和维修过程也受牵连。事故期间列车改用人手操作,班次变疏,加上港铁是香港运输系统骨干,牵一发动全身,导致全港上班上学大混乱。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次空前(未必绝后)的事故,港铁必须尽快交代详情。

责难之前也必须公允说句,发生事故在所难免,港铁也已经进行风险评估,例如分阶段进行更新,又与机电工程署实地视察测试等。不过,港铁是香港交通命脉,出现如此重大错失实在难孚民望。即使港铁事先通知市民工程风险,也不能免去责任。进一步检讨工程错失之前,对等补偿市民损失,也是必要的。

北角站。(林若勤摄)
+4

惩罚机制屡批取巧 港铁不痛不痒

港铁事故罚款机制多番被批评取巧,港铁按2013年实施的“服务表现安排”(下称“安排”)厘定罚款,当中“服务延误时间”的定义被质疑是偏帮港铁,令其缴交的罚款大大降低。其一,在“安排”中,港铁只有在列车服务中断时,才计算服务延误时间的赔偿费用。就是说,只要事故期间,列车仍然行驶,纵然速度缓慢,也不算中断服务。其二,延误时间亦非指整段故障时间,只是班次延误最长时间的一班车,比正常时间长了多少。

举例说,去年八月港铁观塘线故障十小时,坊间原以为港铁须缴交逾2,000万罚款,但按“安排”的计算方式,港铁的延误时间只有83分钟,罚款仅为200万元。按此往绩估计,今次事故的罚金也许只是区区几百万元,对港铁每年数以百亿计的利润,完全不痛不痒。

更甚者,罚金只会拨入年度车费折扣,乘客最终要乘搭港铁才能“享受优惠”,扭曲罚款意义。

“安排”实行至今,一直有声音要求政府收紧罚则。在今次事故后,政府应参考以下几项提议,尽快要求港铁修订惩罚准则。

距离《返工》一个月,估唔到森美咁快又要为新作《塞爆列车》发声。

四招改善惩罚机制 管理层必须知痛

首先,计算延误时间时,应由出现延误的第31分钟开始,直至全面回复日常服务为止。按今次事故为例,粗略估计延误时间约4.75小时,即由早上七时至11时45分,较港铁宣布的额外40分钟车程长。延误时间愈长,罚金愈多。

第二,罚金应该考虑事故的影响。现行罚款机制,只会计算延误时间,不会区分事故规模。今次事故牵涉四线,而且源自同一讯号故障源头,远超以往的个别车站或一条路线的层次,受阻市民的数目以倍数计,罚款规模也应加码。

第三,罚金不能再拨入港铁的优惠计划。早有论者建议,相关罚款应该转至其他交通工具的车费优惠,包括专营巴士、电车、小巴和渡轮。这才令港铁尝到钱的教训。政府是港铁的大股东,为免港铁收入“流到别人田”,也有更大动力监督港铁。

最后,故障的次数及程度,必须更明确反映在管理层的报酬。港铁声称董事局有薪酬委员会,厘定服务表现和管理层的薪酬安排。然而,《01周报》年初整理过去几年数据,即使严重服务延误的数目上升,加上高铁、沙中线工程落后进度,管理层与表现挂钩的薪酬仍然稳如泰山。

港铁在2014年有12宗严重服务延误,相关薪酬为1,080万元,之后两年延误次数较少,薪酬上调。到2017年,延误次数回升至十宗,但薪酬仍然加至1,950万元。检视个别高层薪酬后,不难发觉金额节节上升,委员会的效力惹人质疑。当中,行政总裁梁国权总薪酬在2015至2017年增约110万元,同期常务总监金泽培增约150万元,前工程总监黄唯铭增约40万元。马时亨在2016接任主席,袍金为120万元,翌年升至170万元。

要是港铁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港人不会对管理层的薪酬,以至偶发的故障有过多怨言。然而,港铁自制工程超支、延误的炸弹。管理层卸责、隐瞒问题,失误的惩罚阻吓力不足,令港人大失所望。在这个背景下,即使港铁提升讯号系统遇上不可预计的失误,市民难以卸免港铁罪责。那边厢,港铁垄断本地铁路交通,甚至抢掉巴士等竞争对手客源,港铁要承担责任理应更大。政府是港铁大股东,不能再三护短包庇。港铁在彻查今次严重故障之后,政府务必与港铁改革惩罚机制,展现监督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