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试行共享单车守则 运输署踏出正确一小步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Gobee.bike 结业逾一个月,即使公司答应收回街上单车,但至今新界各处路边仍然看到绿色单车,犹如大型垃圾。既然如此,公司何不把单车通通解锁,让市民替单车有所依靠?
另外,运输署终于推出五招措施规管共享单车,并自本年六月起在大埔试行。然而,现时署方措施只要求营运商自愿参与,有两间未有回应署方建议,效果未算最理想。署方需要密切监察进展,若营办商及市民仍未合作,立法管束无可避免。

Gobee.bike 结业,单车仍然随处可见。

Gobee.bike单车仍未被清理 何不解锁与民共享

Gobee.bike宣布结业之日,公开承诺会退还按金,又“逐步处理所有单车,并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事隔一个月,有网民仍抱怨仍未收回按金,绿色单车仍然充斥行人路旁和单车泊位,日晒雨淋。不少市民担心堆填区是单车最终归宿。

既然如此,公司何不换换对策,替所有单车“解锁”,由市民处理单车,既善用闲置资源,又替自己消除收集的烦恼?“01观点”记者曾经电邮及facebook查询,本稿刊登前仍未回复。

运输署推守则倡业界自律 业界提供营运数据助监察分析

共享单车问题困扰香港,尤以新界为重。政府虽然有法可执,清理违泊阻街单车,但由于数量太多,加上营办商擅于钻空子,充公警告通知书如一纸空文,清理行动失效。因此,市民和区议员一直批评政府怠惰。

运输署在去年中起与营办商商议,期间部份营办商应署方要求,例如回收一定数量单车、收回市区单车等。直到今年六月,运输署终于推出《无桩式自助单车租赁业务守则》,透过资讯科技及业界自律,加上部门监管,规管业界运作,并在大埔试行。

守则向营办商提出五项要求:

一、不应在市区投放单车;

二、透过手机应用程式主动向用户提供适切协助,包括安全守则及防止违泊或阻塞等指示;

三、设立热线及服务承诺;

四、设立有实地巡查机制;

五、向政府提供营运数据作监察和分析用途。

Ketch’up bike创办人邹健宏指,接受政府订立守则以作规管,但需与政府商讨细节。(资料图片/罗国辉摄)

根据业务守则,营办商须向政府提供旗下单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所记录的位置及租用行程等数据,以便政府透过分析无桩式自助租赁单车于各区的数目、分布及使用率等,能有效地监察服务在各区的运作和带来的影响。

那边厢,政府正陆续公报新界各区的潜在单车违泊黑点,并将其数据化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资料后,发放予各营办商作参考之用。政府亦会借此监察各区的违泊情况,提高规管成效。

 

业界自愿规管成效有限 政府应着手考虑立法

运输署向大埔区议会汇报截至七月底的进度,并用区内违泊黑点中停泊的单车数目下降(由六月初的约 120 辆下降至七月底的约 50 辆)为指标,佐证先导计划有效果。此外,署方又交代在六家现役营运商当中,有四家与政府有联络,当中三家已分享数据给政府。

同时间,营办商也运用政府数据,在其手机应用程式上显示各潜在单车违泊黑点、对将其单车停留在违泊黑点内的用户发出提示并实施罚则,以致研究限制单车在该地点内上锁。其中一家已于月初在社交网站列出“建议停泊处”,另有公司接受《香港01》访问,称会跟运输署商谈规管细节。

按照运输署的汇报,政府计划尽快于全港落实守则,并加强在黑点清除单车,算是对规管共享单车踏出正确一步。不过,政府的汇报应更充份,例如文件指区内违泊黑点单车数目下降,是因为多了单车放在现有泊位,还是只分散在非黑点位置?

第二,署方也承认,有两家营运商“一直未有回应以至未能联系”,即未能拉拢全部业界合作,表示政府期望自愿规管的想法过份乐观。

北京市同样深受共享单车之苦,政府刚刚订出加强规管的政策,例如订出总量上限为191万辆,并且用政策鼓励营办者提供免按金服务,减少钱财纷争,并计划建立统一监管平台,市民日后可以实时查询全市建议停车站及电子围栏情况,港府可以参考。

共享单车由城市寄望的通勤解决方案,变成城市的问题,教人悲哀。业界或仍倾向透过市场机制解决,用户多就扩张,用户少就结业,调节业界规模。然而,共享单车关乎用家及途人安全,单车数量之多,质素参差,容易导致浪费。运输署不应把立法规管视为最后一步,而是在现有法例之上,订立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甚至仿效新加坡般,设立发牌机制,专用泊位,规管营运范围及数量,解决地区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