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验窗】技工纵有牌 难保验修技巧 屋宇署塞责 小业主忧心
强制验窗计划自 2012 年 6 月实施,但堕窗意外依然时有发生,而且市民对计划甚有不满。直至今年 5 月,申诉专员公署收到 50 宗有关屋宇署没有妥善执行计划的投诉,并于本周四(8 月 2 日)公布主动调查屋宇署。尽管公署的调查范围集中在署方执行职务时有否尽职,然而,不少业主和业界指出,验窗技工的修读课程时间太短,资格成疑;有业界代表更透露,坊间的验窗课程只有六小时。技工不具备检查及维修窗户的知识,是堕窗意外不绝的另一主因,屋宇署和培训机构应考证批评是否属实,并趁机检讨课程成效及资格门槛,尽快消除广大业主和市民忧虑。
验窗问题重重 困扰小业主
在报章和街上,常看到装修公司大肆宣传,提供验窗服务,并声称技工符合资格。市民眼花缭乱之余,不免担心师傅良莠不齐。无奈的是,市民无法判别师傅高下,唯有选择相信。最不幸又气愤的是,业主验窗不久竟即告堕窗。
其实,连业界也未能确保行家技术水平。香港铝门窗同业联会理事长陈雨冰本周五(8 月 3 日)在电台节目表示,验窗课程只有六小时,当中只有部分内容教授验窗,其余时间是学习其他项目,以及指导如何填表等。完成课程后,便可申请成为合资格人士,即“注册小型工程承建商(个人)”,进行包括验窗等第 III 级别小型工程。主持和其他嘉宾闻讯后,无不感到奇怪,质疑训练会否不足。
一、有牌工人未必具备维修知识
关于资格事项,有需要补充。上述六小时课程是包括教授相关法例、行政程序及安全措施,以及防止贪污,而要成为“注册小型工程承建商(个人)”,除了修读上述课程,还要符合一定资格及/或相关经验要求,以及持有平安卡。这里所指的是法例订明的有效注册熟练技工资格,及/或半熟练技工资格加上工程经验。如无资格证明,则须拥有六年亲自进行建筑工程及指定工程相关的小型工程经验。
即是说,技工本身有一定装修资历。然而,装修工程广泛,除了指定“窗框工”、“玻璃工”、工程,细木工、泥水工、拆卸工等工程也包含在同级的小型工程项目,业主又不会仔细询问承办商及工人经验,难免有已注册但不熟悉窗户检验维修的工人施工;另一个情况是,课堂教授验窗的时间只占课时小部分,知识不足。两者均有机会削弱工程质素。
二、工人无牌工作
更甚者,执行验窗工作的工人,可能是无牌。他们多属中工或杂工,验窗后交由受聘而合资格的师傅签署文件作实。这是验窗注册的一大漏洞,即使媒体早有报道,漏洞仍没有堵塞,负责监管的屋宇署责无旁贷。
屋宇署规定,合资格人士还包括建筑师、工程师、测量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检验人员等,学历较高、较有信誉的人士。然而,一来市民较少接触他们,二来他们也少有承包较为“细碎”而利钱不高的工程,所以工程一般也落在注册小型工程承建商手中。直至去年底,合资格人士约有 18,800 名,当中只有 7,300 名表明有兴趣提供服务。验窗个案却是源源不绝,但业界充斥不合格的技工,市民要找到可靠师傅,犹如碰运气。
加强评核、增加工程文书汇报 提高业界质素
验窗不能马虎,验窗技工的资格认证亦然。要提升业界质素,技工必须修读更仔细、有实际应用以及需要考核的课程。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现时开办“窗户安装及维修专业发展课程”,课程共 15 小时,课程简介列出的内容包括正确装设窗户、检验、维修、拆卸认识及实务工作坊。毕业者同样符合第 III 级别小型工程承建商的学历要求。香港建造学院有类似的铝窗稳固检查及维修课程,给具备至少 4 年铝窗维修安装经验的人进修,同时有技术评核。屋宇署应考虑要求合资格人士进修此等课程,加强市民信心。此外,测量师学会建筑测量组主席谢志坚建议,加强报告汇报,例如窗户组件相片记录,在图则标示窗户位置,方便日后抽查,值得参考。
其实,整个验窗计划用意良好,定期提示业主检查窗户,避免堕窗意外,但计划运作至今,业主仍未安心。除了本文带出的技工质素外,检验费用无所适从、胡乱报价及苛索部件费用,甚至围标,也是强制验窗计划的弊端。期望申诉专员公署能一次过揭示问题,督促屋宇署改进。同时,业界必须做好本分,不应因为工作多年就看轻验窗功夫,而应进修、更新知识,更不能为贪求利钱,牺牲工程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