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老化故障岂容忽视 莫让机门成地狱之门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继月前屯门和上水的升降机意外后,几天前沙田显径邨发生升降机故障,居民并指事故频频,并非个别事件。市民担心全港逾6.6万部升降机也变成计时炸弹,威胁生命安全。过往意外似乎显示,机龄愈大,问题愈多。政府必须阻止升降机门成为地狱之门,首要加强支援业主维修和更换升降机,并且从速与业界改善维修员的福利待遇,吸引新人入行和挽留人手。

潘乐陶(左)认为,升降机意外为社会和业界敲响了警钟,倘处理不当,可能会激发为社会矛盾问题。图为他与太太律政司司长郑若骅早前受传媒追访。(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维修更换开支不菲 筹集资金困难

现时全港有超过6.6万部升降机,当中有四成,即约2.7万部已经运作至少25年,零件随机龄损耗,正在丧失效能。日前,委员会主席潘乐陶发表意见,归结几项业界问题,除了升降机老化,还有金钱和人手。在金钱方面,部份大厦业权分散,难以团结起来维修,加上业主立案法团审批电梯维修时“价低者得”,导致质素不降。此外,从业员老化,新人不足,人手的增加追不上电梯数目的增加。“01新闻”也访问业界人士,指人手紧绌,工人每天要维修多部升降机,很多时候每部升降机只能花半小时做保养,容易疏忽。

更换升降机是住宅屋苑的大事,每部机粗略估计约100万元。单幢大厦户数少,每户摊分的份额大,即使较大型的私人屋苑,户数会较多,但每幢大厦随时有两三部升降机。不论住宅规模,每户随时要预备一两万元更换。要小业主集合起来支付维修费,已经困难。

民建联多名立法会议员与黄伟纶(左一)等官员见面,要求资助改善升降机安全。

支援计划未到位 政府资助须留神

坊间虽然有楼宇维修支援计划,但支援程度有限,例如金额不足,或者于工程完结后才发还款项。对住户来说,最大笔支援款项是屋宇署的“楼宇安全贷款计划”,上限为100万港元。然而,近年接获的申请数目也只是平均年约一千宗,且有下降趋势

市建局的“楼宇维修综合支援计划-公用地方维修津贴”,单位少的住户全幢最多获资助15万元,较大型屋苑则每个单位不多于3,000元。 房协针对长者的“长者维修自住物业津贴计划”,每户最多获4万元津贴,但不少长者把津贴用来改善屋内设施。 中电和港灯也可资助住宅楼宇改善升降机,但每座楼宇的资助额最多只为分30万及50万港元,而且是事后发还。
上水名都巴黎阁早前发生升降机夺命事故。(资料图片)
+14

在2011年,机电署推出优化升降机工程,但到2016年年底,只有5,160部机龄逾20年的升降机参与计划。负责为升降机安全的行政和执行事宜提供意见的“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咨询委员会”,承认进展“至今未如理想”,而机电工程署也研究是否须强制进行优化工程。

民建联日前建议政府拨款至少20亿元,资助运作至少20年的升降机提升安全设备。这大概能为2.55万部平均27层私楼的升降机的支付每年保养费用。政府资助如能解开拖延升降机更新的困局,当然是好事,但政策必须避免导致强制验楼、验窗,以至楼宇更新行动导致的围标问题在资助升降机再次出现,困扰街坊。该党可以公开更多厘订金额和审批细则,以衡量计划是否可行。

2016年全港共有6.4万部升降机,52%机龄达廿年以上。(黄静薇摄)

人手短缺待遇差 难留员工

假设钱不成问题,能否维修也视乎更换进度和承办商有多满足住户要求。房屋署为楼龄达25年的屋邨推行“升降机现代化计划”,但楼龄不足25年,但居民经常投诉故障的个案,房屋署就靠保养了事,“01新闻”追访石篱邨个案,房署甚至回应没有收到故障意见。在私人屋苑,一些更新工程,合约其实只是包括翻新,而非更换零件,令居民大失所望。

即使有钱,承办商又如实更新升降机,人手问题也是难关。业界声称近年已积极招揽新学徒,取得注册资格和一般工程人员数目逐年上升,合计超过7,000人,但薪酬待遇仍然落后人力市场,机电署指注册工程人员平均基本月薪为1.93万元,但不少前线员工起薪只有1.2或1.3万元,学徒薪酬更低成为合资格技工后才有 1.6 至 2 万元月薪。他们要轮班工作,工作环境狭小、局促,又需要相当技术,偏偏加上社会地位低,不受人尊重,致使学徒合约满后未必留在行内发展,转到其他维修行业。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纽西兰纳入升降机维修员为技术移民,美国的升降机技工平均月薪达4.8万港元。提升薪酬待遇,将有助提升工人形象,更能挽留人手。当行业人手增加,投注在升降机保养的更新的时间相应增加,因疏忽导致的意外有望减少。

升降机如香港的生命线,升降机坏掉,港人的生活近乎停顿,甚至出现悲剧。想到这一点,政府、业界、住户和立案法团,必须合力解决升降机老化及故障问题,乘坐升降机不用提心吊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