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司机扣分制打击害群之马 改善服务质素 还需制止炒卖的士牌
为加强打击的士司机违规行为,提升服务质素,政府计划推行一连串改革。当中,设立司机扣分制最受争议。不少业界代表批评扣分制对司机过分严苛,且有含糊之处,司机容易误堕法网。司机行为态度屡招投诉,收紧规管无可厚非。然而,政府不能把问题轻易诉诸从业员操守,隐藏更根本的牌照制度。假若解决的士牌炒卖的问题,防止少数牌主把持牌照,榨取司机收入,那么,司机便有较少动机欺骗乘客敛财,重拾市民信心。
本周三(7月18日),政府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就提升的士服务质素和经营环境,征询议员意见,预计于明年正式提上议会。这些建议包括更新的士服务标准及指引,提供培训课程,改善投诉机制,安装闭路电视系统,以及最受争议的司机扣分制和两级刑罚。
就滥收车资、拒载、兜路、兜客及毁损、损坏及更改的士计程表等较严重的违规行为,重犯者的罚则更重,最高为罚款2.5万元及监禁一年。不论初犯还是重犯,司机也会被扣分,一如违例驾驶记分制度般,扣满分则要被“钉牌”三至六个月。
有业界代表反对扣分制,乘客投诉将会变本加厉,又指建议存有灰色地带,司机压力倍增,减低新人入行意欲。
的士司机的确面对车租过高等问题,收入微薄。但的士业界不能否认,市民投诉的士服务的宗数,长期较其他交通公共工具高,当中主要涉及举止无礼和不守规矩、拒载及兜路。即使撇开个人投诉,警方在2013至2017年平均提出约1,200宗与的士罪行相关的检控个案,平均每天三宗。
就以今年为例,有司机被控滥收车资,例如机场去红磡收1,980元,机场去沙田收1,700元,另有不少警察“放蛇”例子等待判决。至于拒载、车资争拗等更加不计其数。即使现有法例能够惩治害群之马,但犯法司机不绝,政府需要另觅措施加强阻吓力。
有业界代表在媒体回应,新例容易令司机误堕法网,例如司机没有足够零钱找赎,担心“收多五毫子系咪滥收车资呢?”,又如路面状况变化而改路程会否等同“兜路”,云云。
观乎有扣分制的新加坡,法例订明多收指定车资至少20新币会被扣21分,少于20新币则被扣12分。政府应与业界商讨,订定何谓滥收,有例可循。另外,现时网上地图方便易用,乘客司机可以比较路程长短,是否直接,有争拗时也有多点证据。
扣分制有助司机警惕行为。《01周报》曾深入探讨的士业界问题,认为违法司机禁之不绝,关键因素是的士牌照成炒卖工具,少数牌主收取高昂的车租。根据的士联合交易所资料,现时市区的士牌价高达624万元。租车司机要兼顾租金、养车费用,净收入只有约1.7万元,仅占营运收入五成多,相比车主司机和出租车主六成多至七成的比例,明显较低。收入不能成为吸引新血的诱因,另一方面,部份司机会想办法争取收入,不惜挑客、兜路、滥收车资,摧毁了的士业形象。市民不愿受屈,转移乘搭网约车,倒过来拖累了的士生意,也导致的士司机与 Uber 司机互斗的局面。
由此可见,政府必须重塑的士行业的利益格局。全面收回的士牌照,牵涉千亿元公帑,难以成事。政府早前落实推出 600 个有年期限制的“优质的士”,望能透过增大供应,降低的士牌照的价值,只是聊胜于无。过去,交通咨询委员会曾经提出,政府可考虑再增加新牌,新投标者只准申请一个牌照,牌照有限期兼且有转让限制等。现在能否旧事重提,重新讨论?
同时,面对网约车的庞大需求,“01倡议”曾提出,政府可否有条件放宽,例如司机要符合相当入职条件,司机和乘客受保险保障,网约车牌照同样设有限期,甚至由政府成立网约车公司。
政府忌惮触碰的士业界利益链,恐怕反对力量动摇社会安宁,但忌惮的后果是维护了小撮既得利益者权力,徒添民间的内斗。只要停止的士牌炒卖投机之风,司机不再为生计欺骗乘客敛财,整个行业就能回到正轨,市民也会乐意乘搭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