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厦活化反效果 小剧团生存空间狭窄 政府需正视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游戏是工作、工作是游戏”是不少人对艺术工作者工作生活状态的浪漫想象,故事的另一面(如果不是更真实的一面)可能恰恰相反,艺术工作者和创作人实质上过的是一种不确定、不可靠与缺乏支援的生活。前日(7月4日),近90个剧团及363位戏剧界人士于报章刊登全版联合声明,促政府及早订立公平合理的文化政策,扶助香港戏剧发展,提供足够场地进行排练和制作;并建议政府成立跨部门协作小组,加强政府和表演团体之间的沟通。声明的主旨是要求政府提供足够空间给表演艺术团体,当中有不少要求皆与工厦相关。港府过去多次对外表示要发展本地文化及创意产业,但却连基本的硬件设施都无法提供。表演及排练场地是“皮”,表演艺术创作者是“毛”,试问今日的香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香港专业戏剧人同盟代表郑国伟(左一)、 文化同行代表杨雪盈(左二)、 香港戏剧协会会长冯禄德(中)、 香港艺术发展局戏剧组主席李俊亮(右二)、香港舞台技术及设计人员协会主席徐硕朋(右一)出席新闻发布会。(郑翠碧摄)

在香港,文艺劳动经常被视为“揾唔到食”的风花雪月。但是,一个油水稀薄的行业却仍有大批人前赴后继、投身其中,说明表演艺术不能仅用“市场价值”进行衡量,它还有无法用金钱量度却远为重要的“自足价值”。当初前任特首提出要设立文化局,盛传是文化局局长大热人选的许晓晖就曾以“经常到上环文娱中心观赏小型话剧”作为自己的“资历证明”,这说明话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其实受到不同界别人士的“深层”认同。然而,香港的政经大环境实在太不友善,百物腾贵、市场规模小、空间不足加上缺乏政府支援,致使大批小型艺术团体及民间的文化艺术组织一而再、再而三地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情况底下,艺术工作者及艺术团体只能够“自力救济”,寻找租金适宜的地方挣扎求存,而工厦便是这样的场所。香港于1980年代开始经历工厂北移,大概自2000年开始,腾出来的工厦陆续有艺术工作者进驻,有些工厂区甚至出现艺术家及艺术团体“群集”的效应,火炭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艺术与工业元素的结合在当时仍然富有想象力,外国其实不乏这样的例子(例如纽约苏豪区),这些群聚的艺术家催生出新兴的“创意阶层”,甚至为凋零的工厂区带来另一番新气象,不过这些都是后来衍生出来的结果,而非艺术家最初的意愿。毫无疑问,艺术家选择工厦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便宜的租金。

香港艺术发展局戏剧组主席李俊亮 (右)指,工厦的剧场工作者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问题。 (郑翠碧摄)

学术界将这种年轻、白领及艺术群体带动的都市更新及重建过程称之为“士绅化”,但过去的经验证明,“士绅化”的受益者往往是财雄势大的商家及地产商;“文化士绅化”集聚了人潮与活力,吸引餐饮食肆与时尚商店进驻,推高该区租金物价,为商家及地产商们作嫁衣裳。换言之,土地及空间的活化再利用是艺术工作者的先知先觉,而后才是商界和后知后觉的政府。

香港的“活化工厦”计划不仅将租金推高,加上工厦本身附带的地契限制,使得艺术工作者及艺术团体连藏身工厦都担惊受怕。2009年,时任发展局局长的林郑月娥首度提出活化工厦政策。政策于隔年4月正式生效后,市场为之亢奋,工厦交投量活跃。据信报报道,工厦成交价在2010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上涨2倍,同期租金录得63%增长,不少使用者因此面临迫迁、加租,最终甚至无奈退场。对于工厦使用者所面临的情况,香港戏剧协会会长冯渌德曾在立法会发问:“如果剧团连工厦都不能使用,我们能到哪里(表演)呢?剧团如果连创作和生存的空间都没有,莫讲要观众买票入场支持。”

+7

工厦另一受人诟病的地方是地契的限制。现时,大部分工厦地契订明该地段只许作“工业及/或仓库”用途。若租用者将工厦用作其他用途,业权人需要向地政总署申请并获批更改或豁免,否则便可能违反地契。虽说业主可向地政总署申请土地用途限制豁免,但有团体指出,“每个手续行政费都要几千元,成功获批,每年要交一笔豁免费,之前有个1200呎单位一年就要交78万,艺团点畀得出?”条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如果用钱就可以申请土地用途限制豁免,那说明条例只不过是在排斥穷困的艺术工作者,而不是基于真正的消防安全或技术性考虑。

香港戏剧协会会长冯禄德(右)批评现时申请土地用途限制豁免的行政手续繁琐,费用高昂。(郑翠碧摄)

艺术工作者及小型艺术团体因几何上升的租金一搬再搬,而且越搬越细,他们自力求存寄居于工厦,生存空间还是愈见狭窄。犹记得2007年的时候,罗家英先生在一段西九文化区公众参与活动宣传片中说:“瞓觉要有张床、做戏要有个戏台,有人做戏、有人睇戏、先至有人学戏——优良嘅传统文化先至可以继承落去。”因此,政府要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首要保证的无疑是创作者的活动空间。在这一方面,政府可以落墨的地方其实有很多,例如对工厦实行租务管制,或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放宽地契的限制;除此之外,音乐人黄津珏提过一个南韩的例子,南韩有一条剧场街,政府当初为了吸引业主租给剧场,于是立法订明将单位租予剧场的大厦将会得到税务优惠。许多人对新一届政府的文化政策有期望,林郑竞选时都有提及设立文化局,但政府如果连最基本的工厦都处理不好,这些更宏大的愿景恐怕都不用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