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联会郭伟强建议减东江水比例 政府还有理由拒绝吗?
工联会向来感激东江水供港,不过,党员似乎认为东江水跟海水化淡并行不悖,目标甚至较政府更远。立法会议员郭伟强最近质询政府,会否研究把海水化淡厂的食水产量占耗水量提升至三成。政府回复暂无计划,惟答应会增加水源,以及定期审视海水化淡比例。既然连建制政团也大胆要求政府发展海水化淡,政府应该积极探讨,不应停住。
工联会的骨干成员,不时把东江水供港项目挂在口边,赞赏前辈的付出。吴秋北曾经忆述,在 1962 年底,香港旱灾,经济停顿,工联会翌年向广东省政府求助,获答应开展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过了五十年,工联会率团到河源纪念东江水供港半世纪。工联会甚至反对港府改用按量收费模式付水费给粤方。循此思路,工联会应该反对兴建海水化淡厂。
事实是,几位议会代表投票支持海水化淡厂第一阶段设计及建造财务拨款。郭伟强更在最近的议会质询中,问政府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之际,研究把化淡厂的食水产量占耗水量的目标比例,由初时的 5%,增至三成。
政府保持一贯答复,即有需要时扩建厂房,增至一成比例,并会因应各种因素,“定时审视海水化淡厂的定位和其食水产量应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再另加新水源。郭伟强没有阐释为何建议三成,新加坡 2030 及 2060 年海水化淡厂的目标供水比例皆为三成,相信他以此参考。
其实,早于 2008 年,广东省制订了《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就广东省各城市和香港可取用的东江水量设定最高限额。香港获分配的供水额为最终每年11亿立方米,较供水协议上限 8.2 亿立方米为高。即使如此,随着东江水流域人口和经济增长,香港不能排除有天要“争水用”。所以,香港要另觅水源,也是情理之中。兴建海水化淡厂,可以是粤港互利的举动,毋须挑动中港矛盾。
当然,政府需要为港人争取合理水价,善用公帑。过往香港过份依赖东江水,以致港府跟广东省商讨东江水的价格时,过去多年水价只加不减。在 1996 年、2002 年及 2003 年,港府曾三次要求粤方冻结或调低水费,失败告终。再者,香港过去十年均未用尽输港份额,却已经付了购水费,而水价远超同样需要输水的深圳和东莞,不少港人大呼检讨购水机制。若果海水化淡能运作顺利,并且连同节水和开拓水源措施,将大大增加商讨东江水水价的筹码。
供水自主对香港至关重要,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港府要加紧节水、蓄水。否则,正如水务学者李煜绍提醒,他日海水化淡厂落成新增了水源,倒头来因为供水网络流失食水,浪费的公帑只会更大,得不偿失。
香港的节水意欲低,水头充足是原因之一,当中包括东江水供应。那边厢,香港有大量食水因为水管渗漏、水塘满溢、水表欠准等原因,白白浪费。《香港01》曾经统计,2016 年的数字高达3.02亿立方米,比万宜水库总蓄水量还要多。至于智管网、水塘间转运雨水等加强水源管理的措施,只是“龟速”推展,分别遭审计署及申诉专员公署批评。政府必须尽早纠正。
本港海水化淡厂预计 2022 年落成。除了基建,政府还要培训水务管理人才和引入先进技术。“01 观点”认为香港不应盲从公私营合作,交给私人企业营运厂房。新加坡第三个海水化淡厂近日投产,就是由政府管理。当地官员称并非因为私人企业运作出问题才有改变,而是因为政府可以在新厂房自行尝试新意念和研究,尤其是再生能源和化淡技术。可是,已运作的两个厂房皆正陷入债务难关,要筹措资金。无论如何,政府需严加掌握公共服务,确保供水可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