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水化淡厂债务缠身 公私营合作非万灵丹 港府需引以为戒
新加坡坚持既多元又自主的食水政策,降低输入淡水的比例,加强收集和制造雨水、新生水和化淡海水的能力,不少港人羡慕。然而,该国营运海水化淡的企业凯发集团(Hyflux),近月爆出总值过百亿港元的债务危机。企业日前获法院批准禁令,半年内免被起诉、接管和清盘,全力洽商出售厂房和融资。
海水化淡业务是新加坡首个正式以公私营合作名义成立的工程项目。今次风波揭示过度扩张,为集团埋下债务炸弹;同样值得深思的是,由私人企业营运水务,是否有效方法。香港预计在2022年落成海水化淡厂,同样以公私营合作方式营运,港府官员应该多加警惕,避免有朝一日同陷危机。
早年扩展业务 近年借债度日
新加坡现时有两个海水化淡厂(新泉 Singspring 和大泉 Tuaspring),均由凯发负责营运,另有三个即将落成或者正在筹划,目标为供应国家 25% 用水需求。两个厂每天生产约 45 万立方米水量。企业与政府公用事业局签订购水协议,在一段时间内出售化淡水给政府(新泉在 2005 至 2025 年,大泉在 2013 至 2038 年),随后资产要交回政府。每年价格随燃料价格及通胀率等因素调整。大泉海水化淡厂设有发电厂,购水协议跟新泉相若,而产生的电力除了提供给海水化淡厂,剩余电量会售予新加坡全国电网。
凯发自 1989 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反渗透膜海水化淡方法,业务在世纪之交起飞:2001 年上市、投得新加坡再生水厂房营运合约,2003 年投得海水化淡厂营运合约。集团在 2004 年至 2009 年先后获得中国天津、北非阿尔及利亚、印度和亚曼海水化淡厂房业务。企业也在新加坡本地建立废水处理和转废为能厂。
2005 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首座厂房启用那天,兴高采烈打开“国家第四个水龙头”,表扬凯发在行业龙头,宣传新加坡能够把国家的弱项化为强项,欢迎企业试验新的水资源管理技术。香港立法会议员两年前特意到凯发的新加坡厂房取经。
正当凯发成为世界海水化淡同业的楷模,近年业务却涌现一波又一波挑战。首先,新加坡的电力供应过剩,海水化淡厂的售电量被压,收入不足以支付运作成本。第二,集团迟迟未能售出大泉和天津厂房。正因为售电业务不济,打击外界洽购当地厂房。
当然,公司希望能够以账面价值出售大泉厂房,从而抵偿债务和利息;低价出售对公司无补于事。无论如何,资金回笼受阻,无从撇走亏蚀项目,股价沉底,阻碍投资新业务。
申请法庭保护 淡马锡会否当救星成关注
公司在 2008 年开始流动资金转为负数,2016 年的数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Net cash used in operating activities)是负 2.72 亿坡元(约 15.7 亿港元),到 2017 年稍为收窄。期间要贷款、发行优先股及债券协助资金周转。根据《日经亚洲评论》,在 2011 年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公司在中东和北非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跌 18% 和 40%,即使运动退却,业务仍未见起色。单计银行债务持续上升,现时已达 18.4 亿坡元(约 106 亿港元)。
本月 19 日,新加坡高等法院批准凯发集团有半年禁令申请,期间集团免被起诉、接管和清盘。创办人林爱莲正与商人商讨注资计划,希望能筹得二亿坡元资金拯救公司。
凯发的危机揭示企业不断扩张,要债务融资,万一遇上意料之外的冲击,就有资不抵债的危机。在一般商业业务,企业面对难关,影响最大的是雇员及企业自身业务。当然,企业规模愈大,影响愈大。然而,万一是公用事业出事,影响遍及全体民众。食水供应就是一例。
值得留意的是,海水化淡项目是新加坡首个正式以公私营合作模式建造的项目,两家厂皆取得“设计、建造、拥有及营运”合约。政府当时认为引入私人参与可以鼓励创新,达致最佳的计划成本,有助善用官商的设备和资源,并会尽力确保服务不会受阻。
然而,政府难以保证企业的财务安排和其他业务,会否影响公用事业合作项目。虽然现时仍未有海水化淡供应减少的讯息,媒体和时事评论员已经估计凯发下一步动向。企业延期还债、债务重组是必然动作,重点是会否割价出售大泉厂房。另一重点是,如果凯发返魂乏术,早年曾经入股的淡马锡主权基金会否注资。入股的好处是稳定水供应,坏处是纵容企业经营不善,反正最终政府会拯救。
民以水为天 公私合作 港府须引以为戒
香港政府逐步落实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最近为第一阶段的设计、建造及运作合约招标,预计 2022 年落成,供应本港百分之五的食水用量,并称已预留空间扩建第二期。根据现有资料,化淡厂合约并不包括发电厂(虽然设有后备发电机),而是研究邻近堆填区的沼气为厂房供电,预料厂房收支不会受电价影响。
另一方面,跟凯发情况类似,也沿袭香港其他大型基建构筑方法,将军澳厂房将采用“设计-建造-营运”的方式。诚然,在兴建方面,政府未必具备足够技术人才,引入私人企业无可厚非,但政府必须在营运范畴有最大的监管及控制权。政府应悬崖勒马,放弃邀请私人企业营运化淡厂,由水务署担起责任。
此举或会减低业界竞投的意欲,若万不得已维持私人营运,政府除了严格掌管购水价格外,还需要求海水化淡厂的财务安排与营运商其他业务切割,建立财务防火墙。最重要的是,食水是市民生活的基本必须品,政府不能行公私营合作之名,走水资源私有化之实,让私人企业操控。如果说东江水供水合约不对等,市民应督促政府,在建造和营运海水化淡厂上,切勿签下另一条损害港人权益的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