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大选】新苏丹权力至上 埃尔多安仍可带领土耳其走多远?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日前(24/6),土耳其提早举行大选,按初步点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将成为修宪后第一位“行政总统”。虽然正式点票结果仍未出炉,但埃尔多安已在首都安卡拉的集会中,对支持者宣称“我们的民主胜利了,人民的意愿胜利了,土耳其胜利了”,但52.5%(国营新闻社Anadolu初步估算)的支持度是代表“人民的意愿”还是“多数人的暴政”?在埃尔多安掌权15年间,土耳其已由中东相对开明的政体,逐步转向威权管治,打压反对派的言论和集会自由。撇除国内经济问题,选举后的焦点将续落于“世俗化v.s.伊斯兰化”这个百年矛盾,及“新苏丹”如何扩大土耳其在国际事务的影响力。

埃尔多安胜出周日举行的大选,成功连任总统。一如所料,有不少人批评选举舞弊和不公平。(路透社)

新苏丹权力至上 树立敌人巩固支持 土国陷二元对立

2003年至今,埃尔多安分别先后出任总理和总统一职,而今次提早大选,其盘算是希望运用余下的政治资本,孤注一掷,兑现修宪后扩大的总统权力,并希望得到民意授权。虽然有外国评论员认为,结果并非十拿九稳,但从过往几年当局所修定的选举条例,诸如取消所有选票必须由官员盖章的要求、监票员由当地官员中选出(但他们的升迁由中央政府决定),甚或重置票箱地点(注一)等举动,都可证明埃尔多安也是暗懂“点票的人才是决定胜负”的暗黑兵法。

埃尔多安提前大选的盘算,可称是去年公投的“续集”。事实上,引入总统制的建议早在2005年已有政府要员提出,并得到执政党AKP的领导人多次和应,但奈何只欠“东风”。不过,军方于2016年7月发动政变,变相是为埃尔多安的集权计划提供托词,向选民推销修宪可保国家稳定发展、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及防范再次发生军事政变等原因,争取民意。上年公投最终仅以2%之差通过,现行的代议民主制将由总统制所取代。除了废除总理一职和增强行政命令的权力,总统亦可对司法机构施以更大控制。换言之,埃尔多安胜出选举后,将是近代最具权势的土耳其领导人。

可是,公投和选举并未凝聚土耳其民众的共识,反而是将社会将一进分化,有利当局管治。从过去埃尔多安的作风,其管治术是结合泛伊斯兰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识形态。自政变发生后,民众分裂浮上桌面。诚如是次大选为公投的续集,其投票分布亦应与去年公投结果相若,即反对派的支持者主为居住于大城市的自由派、左翼分子,及库尔德民族主义者。不过在“民主”的游戏规则下,埃尔多安只须续巩固保守派的支持,另加行政总统的权力,已足够为自己换来多年稳定的宝座(当然也要继续打压异见者)。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支持者不乏年轻人,期望埃尔多安解决当前经济危机,改善就业(路透社)
+5

“伊斯兰”成国内外叫座口号 埃尔多安可成“新国父”?

当前,土耳其不仅陷入经济危机,还有缠扰近百年有关世俗化的争议。自奥斯曼帝国在一战败战后,当代国父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ürk)试图把土耳其改造成世俗化的民族国家,令宗教逐步脱离民众的正常生活,令整个社会结构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在军方协助下,凯末尔成功将土耳其改造成世俗化和西化的国家。凯末尔离世后,世俗主义已成主导意识形态,而军队则成了世俗化进程的保卫者。

虽然多年来有不少民众认为自己是世俗化受害者,但在埃尔多安的盘算中,复辟伊斯兰并非首要任务,而是藉伊斯兰化广纳支持者。埃尔多安掌权初期,AKP的政治立场不乏带有亲自由派、亲欧盟的宣传,令军方渐渐放下戒心。不过,当埃尔多安站稳阵脚,便推动成立由平民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又将国安开支收归平民监管,正是要削弱军方权力,除去潜在威胁。

埃尔多安作为近年坐位时间较长的领导人,自有一套生存技艺 —— 改变立场。挟着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及军方势力此起彼落,埃尔多安近年亦逐步转投保守派和民族主义的怀抱。与自由派不同,上述两者皆强调国家稳定和身分认同,而非自由派所争取的个人权利。2013年,当局称为了宗教自由,取消对女性在公共场所佩戴头巾的限制;翌年,埃尔多安又将奥斯曼土耳其语纳入宗教学校的必修课程(国立世俗学校的选修课程)等。此外,他又在不同场合以穆斯林作为主体,发表批评西方的言论,如“穆斯林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但伊斯兰教以外的人却试图‘解决’它”、“我们知道西方在利益受到干扰时会感愤怒⋯⋯他们在打仗时只考虑攫取别国资源,并为自身利益认可新的恐怖组织”(暗批美国与PKK的关系)。此等政策和言论,正是保守派和民族主义者对昔日奥斯曼作为世界强国的心理投射。

居伦发动的“居伦运动”是全球最大的伊斯兰运动,在全球拥有500万信众。埃尔多安一直坚称2016年的政变,就是由居伦的追随者策动。(VCG)。

打着伊斯兰的旗号和政策,不但有效扩大国内的支持者,同时亦换来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近年,土耳其在波斯尼亚的投资日增,单在萨拉热窝已有两所由土耳其出资开办的私立大学,又承诺出资兴建连接萨拉热窝和贝尔格莱德的道路,加上官方机构TIKA协助复修奥斯曼遗产等手段,对土耳其的国际形象甚有裨益。难怪上月在萨拉热窝举行的大选集会时,波黑三方主席团(Tripartite Presidency)成员Bakir Izetbegovic除了支持埃尔多安连任,更向群众介绍“土耳其国家有一位上帝派来的人,他就是埃尔多安”。国际援助计划不但能对冲土耳其与西方多国交恶的外交关系,同时亦能拉拢潜在的欧盟成员国,为土耳其在欧洲事务发声。

目前,国内严重的政治对立,令土耳其正处于分岔口。一方面,保守派和民族分子寄望埃尔多安能带领土耳其重新成为区内大国,就像昔日奥斯曼帝国领导及团结穆斯林群众;另一方面,自军事政变以来,当局以“国家安全”为名,大力肃清自由派,其反扑亦可见于大选结果。不论真情还是假意,以伊斯兰化结合民族主义作宣传,的确为埃尔多安捞得不少政治本钱。难题是:虽然埃尔多安现有极大的行政总统权力,而其政治手段亦证明可争取到半数人支持,但同时也有半数人被排除在外,在二元对立的政治秩序中,埃尔多安仍可带领土耳其走到多远呢?

注一:有报导指当局调整了约14万名库尔德选民的投票地点,打压库族人的投票意欲,务求压制该地区的投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