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减少使用约束衣 需增院舍照顾人手 还需改变安老照顾观念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面对难于自我照顾的长者,家人和医护人员经常陷入两难:绑,还是不绑?不绑,旁人就担心长者出意外,要额外人手看顾,增添医护压力。然而,没有人想长者穿上约束衣,限制动作,限制自由,失去尊严。更重要的是,有研究指出,约束会增加风险。诚然,增加医护人手,照顾长者的时间和心力可以更完善,但即使人手充裕,若不改变照顾观念,鼓励长者自立自主,效果也有限。在人手紧绌下,有学者和院舍提倡减少约束,改变院舍设施和照顾观念,长者的病情和行为反而好转,倒过来减少照顾负担。争取人手和改变观念,本无冲突,应该并驾齐驱。

被绑老人的感受,有谁关心过?(高仲明摄)

“01社区”日前刊出《不绑老人》专题,报道香港有安老院舍、照顾员和学者提倡减少要求长者穿着约束衣,或者减少使用镇静精神药物。

要约束活动的长者,主要患有脑退化症,或者身体机能受损,缺乏自我照顾能力。照顾员需要将手绑在床栏、坐高背椅、戴特制手套或穿衣服。他们可能不安焦躁,抗拒使用喉管和其他医疗仪器,或者容易游走、跌倒。一般认为,长者反抗使用约束物品是正常现象,但旁人担心他们有危险,或者担忧出意外被追究,即使是下策仍然选择。

【不绑老人.一】约束当照顾?安老院舍护理员:学个几月就惯咗绑

右手边的薄手套为前线护理员自制的“土炮”改良版,能防止手指抓伤自己,约束程度比左手的“波拍”大为减低。(吴炜豪摄)

纵使社会福利署的《安老院实务守则》订明,院方须尽量避免使用约束物品,而且要定期评估有否需要持续使用,但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发现,在逾 2,800 个院舍长者个案中,遭受身体约束的比例,由 2005 年的 52.7%,增至 2015 年的 70.2%。再者,研究发现,使用约束物品会带来风险,例如更容易依赖他人,进一步失去步行能力,更容易跌倒,结果长者陷入“约束漩涡”,愈用愈差,愈差愈用。

业界缺乏照顾员,普遍相信若果控制长者活动,能够减少意外,腾出人手和时间处理其他事情。的确,跟其他地方比较,香港长者和院舍照顾员的比例严峻得多。不少院舍环境狭窄局促,又缺乏病床警报、防滑衣物、等有助长者活动、危险警示的配置,员工和长者也容易烦躁起来,绑起来最直截了当。业界和家人认为,增加人手是减少长者受约束的关键因素,光是叫人善待长者的说法是“离地”,不现实。

按照照顾程度及时段,香港安老院护理员跟长者的比例由 1 比 20 至 1 比 60 不等。台湾的护士长者比例是  1 比 20。新加坡的比例约为 1 比 6,有职员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抱怨有时候要 1 人照顾 32 人,可想而知香港照顾员的工作量已是超负荷。

 

未来的老人照顾,将更著重长者的自主权与自由。(高仲明摄)

“01社区”的报道,提供另一个答案:少绑一点,能够改善长者行为和情绪,舒缓照顾员工作量。一家实践减少约束的院舍,发现延迟长者就寑时间,减少长者深夜苏醒“擒床”动机。院舍挑选了一些具备少绑条件的长者试验,至今为止,60 多个案例,有三分之二成功。例如重新调校床位,减少一位长者“擒床”次数;脱下一位伯伯的约束背心后,伯伯的心情和胃口转好,提振精神,还减少了精神科药物用量。照顾员可能短时间内要花人手留意松绑长者,但同时替长者搭建“自立阶梯”,长者慢慢能重拾基本自立能力,省去照顾员的时间,照顾员可以花心思帮助长者完成生活目标,增加工作成就感。

该院舍院长强调,试验计划没有特别增加人手,改变的是旧有的照顾观念。有长者服务社工补充,现时保健员的培训课程当中,只有少量时间介绍约束物品,但没有体验环节,又没有关乎自由、自主权的道德操守讨论,前线员工或许没有意识到约束的负面效果。若有更充足培训,护理员工会更深思熟虑。

带领长者走出“约束漩涡”,攀上“自立阶梯”,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即使对于有心料理长者的院舍,有限的人手应付无限而且厌恶的工作,容易丧失改变的力量。如果政府信守“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承诺,就必须设法提升长者晚年的生活质素,维护尊严。在今天,受访院舍可能是个孤例,未必轻易复制。政府既要设法提升薪酬待遇,增加医护人手比例,同时要鼓励业界采取非约束方法解决照顾问题,并认识少绑的好处。只要迫不得已的情况,才以最少约束的方式限制长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