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加持香港创科 提供机遇 惟港府急须解决两大难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香港创科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分别发表声明和公开回应表示,感谢中央的支持,为香港创科注入新动力。中央给予支援固然是好事,但若港府忽视自身的困境,即使有了中央支持,都是枉然。另外,香港创科产业发展需要完整的产业化过程,不能因有了中央的支持,只顾自己做科研,依赖内地企业应用技术。

不能只靠国家支持 忽视自身问题

中央提供支援予香港创科发展实属好事,港府态度正面,视此为机遇也最正常不过。不过,港府感谢中央的同时,更须正视香港内部的“创科困局”。简单而言,香港的“创科困局”由两方面构成:产业前景不明朗,以致难以吸引创科人才投身行业发展,以及香港土地少,难以提供配套设施予科研发展,如科技中心和工业邨。

近日,政府尝试解决香港缺少创科人才,而推出全新的输入创科专才计划,加快香港创科发展,但计划非针对缺少人才的主因,改善行业前景,吸引人才,令人质疑计划成效。

详见:智慧城市、创科业急需专才 非单靠输入人才就能拆解困局

科学园/科技中心和工业邨皆是创科发展配套的重要建设,两者角色独特,起分工的作用,而且必须同时存在,为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科学园/科技中心负责科研技术,而所研发出来的技术须有应用的机会,如果不使用研发出来的技术,就没办法改善和提升技术。这个应用的过程称为“产业化”,即是将技术“落户”市场,提升至应用层面,带来实质的经济收益。工业邨则为产业化重要的一环,提供场地予公司将技术应用于产品上,成功的话便能推出新产品,继而大规模生产。因此,科学园/科技中心和工业邨被视为创科基建的“必需品”,缺一不可。

须知道,近年住屋问题深受关注,故林郑月娥提出了“土地大辩论”,但都无法为一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公屋轮候人士解困。事实上,住屋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分配不均,与为创科发展觅地并无冲突,只要做好土地分配,两个问题也可得解决。

随着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于本年度陆续通车,香港与大湾区内各城市的人流、物流、货流将更趋密切。(资料图片)

中央支援香港是危或机?

行文至此,必须回应一个迷思:为什么香港不能只做研发,而产业化的过程交由其他大湾区城市完成,不就不须解决土地难题吗?观乎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出《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不难发现一共12条规定,多次明示、暗示了可由香港“牵头”申报和管理项目,内地单位就承担和参与项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