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峰会】不想创科沦为口号 产业融合发展才是出路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第三届互联网经济峰会昨日完结,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今届特区政府的目标是2022年的创科开支增至450亿元,或是占全港生产总值的1.5%。但现行的施政未见成果,亦未能惠及市民、改善日常生活,原因并非香港的科技落后,而是政府未有透过制定产业政策,即以该产业配合科技来发展创科,强化应用层面,再配合现行拨款机制,对症下药。

耗资600万元、以“新经济.新动力”为题的第三届互联网经济峰会星期五起(4月12日)一连两天举行,有超过50位讲者围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数据产业、云端科技和电子商贸等议题发表演讲,分析互联网、创新科技和经济的互动发展。林郑月娥在致辞中表示,互联网及创科已是社会无可分割的部分,故自创科局成立以来,政府投放大量资源推动创科发展。她又形容上届政府在创科方面拨款280亿元,是一个好开始;目标是在2022年,将香港创科研发开支增加至450亿元,或是占GDP的1.5%。政府不断强调创科目标,可见至今还未有值得一谈的科技成果,而原因并非香港的科技落后,只是有技术但未应用到出来。

中港发展创科大不同  港府须学习“产业化”思维

中国是大国,能够投放大量资源发展创科,香港固然不能自比,但中国的“创科战略”确实值得香港学习。中国政府以创科政策主导国家和国企、民企的创科发展,一旦政府宣布了一个政策、方向,各政府部门和国企都尽一切方法之能事,达致国家所订定的发展标准。

以发展农村互联网为例,中国政府由2014起,连续四年发表了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均明确地提出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2015年(自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以来)至2017年期间,国务院及国家部委先后公布了超过100多个农村电商专门及配套文件。较为主要的文件有:

反观香港,政府并没有为各个发展领域制定属于该行业有关创科的政策,如金融、生物医学、运输,只在《智慧城市蓝图》中简单描述几句,以蜻蜓点水方式带过,其后随即增加拨款发展创科的基础建设(如落马洲河套区),欠缺完整的政策规划,难以令资金用得其所。香港政府的问题并非在于《蓝图》的篇幅长或短,而是没有一个完整、有针对性的政策。在《蓝图》中所谓针对六大范畴的政策,只不过是一项项“措施”,而不是一个“政策”。例如,在“智慧出行”中,政府在《蓝图》中提出了在机场禁区范围内试用无人机,但却没有任何关于无人车的政策辅助,变相这是只是一项提高机场禁区运作效率的措施。以此为例,有关运输的产业政策可以是发展无人车,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于不同范畴,如机场禁区,这是才能提高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性,推动企业再研发有关技术。

延伸阅读:【01观点】电竞经济唤醒电子业 惟欠产业政策促“再工业化”

创科局长杨伟雄(中)去年末领衔各部门提出香港智慧城市蓝图。(资料图片)

当然,政府必须增加科研开支和拨款,这也是迫在眉睫该做的事,但同时也须要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主导行业发展。诚然中港两地的政制截然不同,要落实政策、通过拨款必然耗时不少,须通过立法会和区议会讨论,拍板通过了才可算落实政策,真正“落户”社区,惠及市民。纵然需时待立法会通过,但政府官员经常提及“行政主导”为香港政制的优势,议会内建制派亦占大多数,要通过惠民议案,应该不成是问题。更何况,世上有许多民主国家的创科发展远比香港先进,审议程序实在难成创科发展滞后的理由。

产业政策和增加创研开支缺一不可,且是一脉相承的发展政策。没有产业政策支持和主导的创科发展,只会不着边际,不能惠及市民、带来社会进步之余,所谓的创科政策也没有针对性,对业界的帮助有限。因此,政府理应制定一套完整的产业政策帮助不同行业,利用创新发技“再发展”,亦是推进企业“再工业化”(即数码化,Digitalization)的现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