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察】无人车在港发展缓慢 政府需拆墙松绑
美国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上星期于拉斯维加斯揭幕,汽车科技再次炒热大展的气氛,热门的焦点话题依然是自动驾驶。不过,与往年不同之处,在于今年无人驾驶的话题不只在于各品牌的概念车,而是延伸至车商和不同芯片业者、汽车零件商的合作。
当香港还在网约车的营运问题上纠结,国际上早有不少大型汽车制造商和科网公司研究无人驾驶汽车,并已经进行路试,更与网约车公司组成联盟,例如Uber和滴滴打车,就针对个别客户提供客制化的自动驾驶方案。
香港法规成无人车发展主要障碍
各国纷纷开发无人车,原因之一是能够改善交通效率,研究机构 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在2012年的研究指出 ,无人车能让每条道路的汽车流量增加5倍。
无人驾驶已成为交通的大趋势,反观香港在这方面的发展,却头头碰著灰,被落后的政策和法规所掣肘。当西九文化区的无人车仍在实验阶段,美国等地的无人驾驶巴士已经开始接载乘客。
外国无人车发展一日千里
反观美国的无人车发展可谓一日千里,非香港所能及。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去年10月以 54-0票 一致通过法案,允许车厂及科技公司测试最多10万部自动驾驶汽车,豁免其受到现行联邦安全标准限制。该法案又被名为“自主驾驶法案”(SELF DRIVE act),确保无人车能够受到监管之外,亦是首次在联邦法例下设立有关无人驾驶的法律框架,进一步开拓无人车往后的发展。
也许政府官员认为,修法的程序繁复,难以一蹴而就。但是扶助无人车发展并不止修法一途,例如新加坡就耗资360万新加坡元(约2,131万港元)兴建了 2 公顷的无人驾驶车测试中心,里面设有巴士站、交通标志等,也能模拟水浸、下雨,让当地研发的无人车可以适应实际环境。当地政府预期将会于2020年出产第一架本土无人驾驶巴士,由此观之,当地的创科规划,远比香港完善。
香港在创新科技产业落后国际,已成共识。林郑月娥今年成立“创新及科技督导委员会”,亲自督师,有指这是架空创科局局长杨润雄,加快办事效率。但是委员会成立以来仍少有实绩,无论是数据开放、法规方面,政府都要急起直追,不能再继续耽搁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