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逾百学生疑“被退学” 教育局不能一句校本自主就算了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近日《星岛日报》揭发港九潮州公会中学近两年来退学人数达138人,留级人数亦达46人,有指学校为了提升公开试合格率,不惜劝退成绩不达标的学生。事实上,过去并不乏学校“劝退”学生、“鼓励”学生留级的个案,教育局在查明真相之余,亦须正视问题根本,杜绝这股歪风。

兴德学校过去疑为了避免缩班,制造“影子学生”。

校方有违反《手册》指引之嫌 逾百学生退学绝不寻常

事件公开后,学校表示曾劝学生留级,惟学生最终决定离校。然而,涉事学校一共有520人,观乎最新版本的《学校行政手册》(下称《手册》),每年的留级人数不可以多于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五,也就是说,该学校每年的留级学生人数不可以多于26人,然而,该校两年来退学人数达138人,平均每年有69人退学,超越《手册》的留级比例限制。换言之,坊间质疑校方藉留班留难学生、甚或迫令学生退学,并非没有根据。

纵然事件还有许多事实尚未厘清,难以证实该校是否藉开除学生来提升文凭试的合格率。但是资料显示该校的一班中六由中五时的21人,骤减至7人。按理说,若然学生不适应新高中课程,应该在完成中四后退学,转读其他课程;这批学生只需要多花7个月左右,就能完成中六课程,实难相信他们会突然退学。

更何况,《手册》已经指出,留级并非最佳的选择,因为留级可能会影响“其他学童的入学机会”,另外,《手册》亦指若然没有适切的跟进措施,留级只会“减低学生的学生兴趣”。此外,过去不少教育研究指出,留级对提升学生的成绩的效果并不明显,学校将如此多的学生列入留级名单,令人质疑他们的决定是否专业。另一方面,《手册》亦指明,教育局绝不赞成学校劝谕学生“自愿离校”,并指明学校应该有教无类,以现时的资讯看来,学校在处理这事件上的确有违反《手册》指引之嫌。

教育局必须回应事件。

弱势学校资源匮乏 教育局勿视而不见

学校本非私营机构,政府每年均会拨出一定资助,不会随着成绩而增减,为什么学校会冒着损害校誉的风险,作出如此莽撞之举?在此不只针对上述学校,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均曾有学校劝谕能力较弱的学生退学,只是规模不及今日之大。这些学校之所以以这种手段提升合格率,无非避免跌入又或是逃离第三组别学校的旋涡。

须知道,自从教育统筹局(教育局)将中学由五个组别改为三个组别后,弱势学校生态有很大的改变。对于第一组别的学校来说,极其量也是招收了部分第二组别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能力差异不大。反之,第四、第五组别学校的学习差异之大,令教师疲于奔命,学校凭借自身能力,根本难以提升到另一组别,这令他们转以其他方式提升成绩、学校形象,例如在学校外墙张贴海报、要求教师到校外宣传,甚至不惜劝退能力较低的学生,提升公开试的合格率。

加上中学学生人数近年下跌,学校在中一收生时不理自身能力,在自行收生阶段大量吸纳有特殊需要、少数族裔、新移民学生,在公开试临近时,他们避免学生影响公开试成绩,也就劝谕学生退学,叫他们另觅出路。

要而论之,学校为免缩班,于是不顾自生能力不断招生,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提升成绩,又置学生的福祉、学校的责任于不顾,要求他们不断留班,甚或劝他们退学。

可以说,这次事件涉及的人数众多,才引起公众关注,但是若然涉事人数只有十数个,公众也就难以觉察。对于这类事件,教育局自然要加强监管,以免学生丧失学习机会。但与此同时,教育局亦不应轻视弱势学校所面对的困难,局方必须要提供更多资源予其应对学习差异等问题,而非一句校本自主,就抽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