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兴德学校】敢问教育局:还有多少家兴德学校?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屯门兴德学校近日被揭发校政管理极度混乱,该校除了在解雇 2 名教师时出现程序问题外,更加涉嫌以“影子学生”骗取政府资助、甚至连教师聘用文件亦遭怀疑伪造,据悉警方重案组已介入案件。由于事态严重,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在今午(8月8日)严肃回应事件,表示教育局正在进行深入调查。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兴德学校的管理问题恶化到如此程度才被揭发,作为监管者的教育局实在难辞其咎,局方必须检视其监管制度,防止出现更多的兴德学校事件。

屯门兴德学校屡次被揭管理不善,教育局出手介入。(资料图片/邓颖琳摄)
兴德学校的管理问题众多,校长陈章萍(下排中)首度现身召开记者会回应事件。(邓颖琳摄)

校长或被除牌  反映事态严重

兴德事件的严重性,可见之于有消息指教育局拟撤销该校长陈章萍的教师注册,因为这个惩罚,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等同极刑。须知,校长绝大多数属于常额教师,受《资助则例》保障,若要辞退他们,必须要正式警告该名教师,更要进行公正的聆讯,听取该教师的申辩,又要证明解雇该名教师不涉人事斗争,且需要经过严谨的搜证程序。由于程序繁复,且有机会对簿公堂,故除非涉及的问题极之严重,否则当局对启动程序撤销一个教师的注册,也是可免则免。如果消息属实,可见该校长所犯的错,已达至令局方忍无可忍的地步。

在对于陈校长的众多指控中,最为严重的相信是“影子学生”一项;所谓“影子学生”,就是指那些从没出席、却有学籍登记并申领政府资助的学生。据报导,该校涉嫌一共有29名从未上课的学生,以骗取开班津贴。观乎政府文件,在2015-2016年度,每个学生的年度成本已达52,850元,29个学生便涉及近150万元公帑。

其实“影子学生”问题,向来是教育界的一个“都市传说”。有指一些学校为免因收生不足而要缩班甚至被杀校,于是找来一些不明来历的身分,例如双非儿童登记学籍,以保住学校避过缩班杀校厄运。但这个情况一向都是传闻居多,鲜有实例。虽然教育局尚未公布调查结果,然而,从表面的资讯看来,兴德学校的管理并不理想,有负于学生与家长。

已被校董会罢免的陈章萍(左一)曾被家长、教师投诉,指她管理不善。(学校网页图片)

外评机制存在漏洞 局方须查找不足

所谓亡羊还须补牢,局方固然要严正查处兴德学校的事件来龙去脉,追究涉事人员的责任。但相信不少市民的疑问是,香港到底还有多少家兴德学校?特别是有消息指,今次事件之所以东窗事发,皆因有该校教师向教协举报,教协认为事态严重再将投诉转介局方处理,这不禁令人质疑,为何在现有的教育局对学校视学及校外评核机制下,会发生如此荒谬的事件?可以肯定的是,若政府当局不检讨当中漏洞,随著着适龄小一学童人数在明年到达高峰后将再次减少的大环境下,一些学校收生不足的问题势再突显,此将成为本地教育制度的一大隐忧。

“重点视学是质素保证视学的另一种模式,涵盖各学习领域、课程发展趋势及政策措施相关的主题。重点视学一方面可为学校提供专业意见和回馈,促进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亦可让本局了解有关课程和教育政策在学校推行的情况。”
〈重点视学〉,教育局
“校外评核(外评)是辅助学校自评的一项恒常措施,教育局会按“校情为本,对焦评估”的原则进行外评,旨在核实学校自评的成效,并为学校提供改善建议。”
〈校外评核〉,教育局

按照教育局对学校营运的审核机制,局方规定的校外评核及视学被归类为“学校教育质素保证”,以“自评为主,外评为辅”为原则,相关官员只会不定期巡视学校,而且巡查重点在于学校质素,对其他校政问题一般较少稽核,从是次兴德事件可见一斑。若视察学校的官员稍为留意,例如检视学生的出席记录以至成绩表等文件,相信不难发现到底有否“影子学生”的问题。

这次事件对教育局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教训,有必要查找现有不足,研究是否有必要增加对学校视学的次数;更重要的,是改变视学性质,由主要是观察教学水平,改为视之为一项学校营运的全面稽查,促使校方在教学质素与校政都有合理的发展水平,尤其当社会以至政府对增加教育的开支都并不吝啬,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大量的公帑运用,如何确保公帑用得其所,是教育当局以至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消息人士指由教育局委任的校董最重视的,是学校能否在9月顺利开学,图为上学年学校开学礼。(兴德学校网页图片)

教育拨款数额巨大 慎防遭上下其手

现时政府的小学教育经常开支高达170亿元,且林郑月娥上任后,政府马上提出36亿元的新增教育拨款申请,议会大多数议员也暂且放下政治争拗通过拨款,相当部分也会调拨作增加小学教育资源,如果政府在监察方面继续存在漏洞、再次出现例如兴德学校的事件,巨额的教育拨款会否被滥用甚至遭别有用心之人上下其手、枉费公帑,相信是不少市民心中的忧虑。

校政混乱影响深远,特别是行为一旦涉及伪造文书、诈取津贴等刑事罪嫌时,对行为失当者固然该绳之于法,但就算拘控了始作俑者,对诸多学生、家长的影响仍无可估量。教育局以至整个教育界都应在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对官方来说,有必要全面检讨对学校营运的审查机制、堵塞漏洞;对一众教育工作者来说,当引以为戒,想想当初投身教育界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