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又蕴酿罢驶 陈美宝提早考牌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上星期三(2月5日)与的士业界代表新春团拜,副局长廖振新、运输署署长李颂恩和香港的士业议会主席黄卓邦一同出席。根据当局社交媒体,局长陈美宝“在会上与各位分享笑口枣,寓意笑口常开,又送上茶叶及挥春,祝大家新一年生意兴隆,路路亨通”。

政府非常着紧的士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亦知道业界有很多有心人。Mable局长希望借着新年这个好机会与大家聚首一堂,听听大家的意见,与大家积极交流。
运输及物流局的贴文

积极交流的业界有心人有谁?从现场照片可见,包括九龙的士车主联会的任太平、香港的士小巴商总会理事长陈洲、会长周国强、的士车行车主协会主席袁扬威、香港无线电的士联谊会主席黄羽庭、交通运输业总工会的士司机分会主任何志强、顺丰车行主席吴坤成、忠诚车行创办人郑克和等。郑克和之女郑敏怡去年以星群的士成功取得车队牌照,她和同样正为的士车队密锣紧鼓的泰和车行伍海山、新科发展黄大海等都有出席。

新春团拜固然是一团和气。局长陈美宝提到交通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小组将于今个月与的士业界和网约车平台代表会面,而运输署亦正研究个人化点对点服务的整体供求,政府今年内会订定网约车规管的立法建议。然而原来与此同时,的士业界对于Uber以及新加入竞争的高德不满升温,在不足一星期后的2月11日举行了“香港的士同业大会”,通过授权黄羽庭作为业界发言人出席交咨会2月19日“网约车会议”。若然于会议后政府仍未如其愿取缔白牌车平台、检控车主和司机,他们计划发起罢驶行动,数千辆的士将于3月5日起暂停载客不少于五日。

乘客“用脚投票” 政府反误的士业界

陈美宝由2017年10月出任运输署署长至今,负责交通运输政策已逾七年,跟周国强、黄羽庭等业界代表可谓交手无数。前年她在任运输及物流局常任秘书长期间,业界曾扬言发动500辆的士在大埔林村停泊三小时,抗议政府打击网约车不力。及至去年5月,又有的士业界“放蛇”捉Uber无牌网约车,周国强当时声称业界“近几年被网民非理性骂、加价两元骂半年,受到这样的欺凌要如何做才对”。的士业界、网约车平台和乘客三方齐急,唯独时任局长林世雄表示仍要再多一年研究点对点交通需求。现在陈美宝掌管运输及物流局才两个月,延宕多年的老问题即因为高德网约车而矛盾恶化。

由2014年Uber进军香港市场计起,的士平均每日乘客人次却由97万跌至67万。以每程车平均载客1.5人计算,陈美宝上任时的士每日完成33程车,最近已经跌至25程,相当于生意少了两成多。与此同时,不但Uber的载客次数和行程里数显著增长,香港每千人拥有私家车的人数也由2014年的68人上升至最新的77人,可见市民对于点对点交通需求有增无减。为什么网约车既不合法而且车费较高,愈来愈多人仍然“用脚投票”,原因已经毋庸赘言。更值得局长认清的是原本保护市场的机制是如何反成糖衣毒药,令的士在这场竞争中落于下风。已经是2025年的今时今日,仍不是所有的士均提供至少两款电子支付。

乘客司机车行三输 新局长改革要提速

的士司机生意淡静,乘客得不到想要的合法服务,就连的士车行也沦为输家。的士牌价在2015年见历史高位后,市区的士牌由723万跌到现在不足300万,跌幅多达六成。车行当然在收租回本,每日车租动辄五六百元,还可以三不五时向司机加租。但跟置业负资产一样,高位入货的持牌人可能承受心理压力,忧心牌价升不回去终要蚀本。1.8万个的士牌照中约四成由车行持有,据估计泰和的士逾五百辆,忠诚、顺安等大车行亦持牌数以百计,怨气可想而知。

中大经济学者、当时为交通咨询委员会委员的庄太量2017年已曾经向《香港01》指出,政府可以回购部分的士牌照,保障司机生计同时确保市场不会被特定少数企业或投资者垄断。消委会和竞委会亦分别于2017年2019年建议政府开放点对点交通服务市场,区分的士及网约车服务市场,并让市民受惠于竞争和创新。只是政府一而再、再而三舍难取易,连六百架专营的士也不敢引进,以为引入车队制度以至司机违例记分制度就能消弭矛盾。

2023年12月审议法案的时候,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已经批评当局不发放新牌照,只是“塘水滚塘鱼”,“希望召唤Uber的士的人仍然难以召车,只能召唤‘白牌车’”;科技创新界邱达根也希望政府“就是否立法规管网约车尽快作出决定,需要立法的便立法,需要发牌的便发牌,为网约车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和标准”。转眼又过了一年多,惟运输及物流局仍然“叹慢板”、走流程,毫无提速、提效的迹象。无怪乎的士车行和业界忧虑规管遥遥无期,坊间甚至开始有声音建议政府回购的士牌照。横跨三届政府、由张炳良、陈帆和林世雄三任局长滚存下来的烫手山芋现在来到陈美宝手上,位置刚刚坐暖即面临考牌之作。特首李家超所看中的主动性和改革意识,应该在此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