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败走伦敦 巴士还敢加价?
东京地下铁近日好不威风。先是上个月挂牌上市,不但超额认购15倍,上市首日股价更急升45%,截止今日(11月21日)收市仍然较上市价高出四成多。前日(11月19日)又击败港铁公司,取得伦敦伊丽莎白线的营运合约。东京地下铁与住友和Go Ahead合资的GTS公司将由明年起营运伊丽莎白线至少七年,可延长最多两年。
港铁十年前已曾经跟Go Ahead交手,后者当时伙拍的是法资Keolis。最终港铁击败Keolis/Go Ahead、Arriva Crossrail和National Express三个竞争对手,从伦敦交通局(TfL)手上夺得铁路经营权,并以全资附属公司MTREL(即是MTR Elizabeth line)营运。后来易名为“伊利沙伯线”的铁路全长128公里,41个车站西迄雷丁和希斯路,经过庞德街、利物浦街和金丝雀码头等市中心,东抵仙菲尔德和阿贝伍德。
海外交通不乏政府拥有、私人营运
当年合约14亿英镑,港铁计划雇用约1100名员工,包括近400名驾驶员。翻查年报可见,伦敦伊利沙伯线去年为港铁带来的收入已经增加至超过31亿港元,相当于港铁非本地业务超过一成二。海外贡献最大的要数墨尔本都市铁路,接近138亿港元;其次是瑞典业务,超过48亿港元。加上悉尼和深圳,港铁营运海外及中国内地的经验丰富。相反,东京地下铁这次夺得伊利沙伯线经营权,只是首次冲出国际。
四份标书如何分高下,相信只得伦敦交通局才知道,但至少他们有四间营运商可以选择。不但伊丽莎白线的列车由当局拥有,港铁目前雇用的员工按照协议亦将转移到新营运商。伦敦市长将继续负责决定票价,车资收入继续拨归伦敦交通局,营运商专注于提供优质服务。不但是英国伦敦,既然瑞典、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等铁路亦由港铁经营,可见这种政府拥有铁路、企业竞投营运的模式并不独特。
行礼如仪批评加价 专营模式从不检讨
回看香港,不但铁路服务由港铁垄断,延误、故障抑或加价都好,市民只能继续乘搭,就连巴士虽然设有专营权,却没有人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九巴、城巴和屿巴去年6月才分别加价3.9%、4.9%和7%,现在当局又要再审理其加价申请。根据政府文件,“面对持续上升的工资成本和大幅波动的油价,以及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持续竞争,专营巴士营办商的财务状况未如理想”。九巴、城巴和屿巴去年分别盈利2020万、亏蚀5740万及盈利290万,但大家都知道如果亏蚀就足以支持加价,巴士将形同有利润保障。
政府官员声称会从严把关,立法会议员莫不要求巴士公司改善服务,反应跟以往审议加价一样,几近行礼如仪。他们却从不提出改革公共交通营运模式,由政府拥有车队甚至员工,再将经营权定期批予巴士公司。正如伦敦铁路由官方拥有、政府定价,一样可以吸引多间公司入标竞投,甚至是伙拍来自不同地方、具不同经验的公司合作,香港专营巴士每日载客接近400万人次,不会没有诱因吸引营办商竞逐。
香港人对伦敦、新加坡等城市熟悉不过,去过瑞典、澳大利亚旅行的不胜其数。为什么从不探讨其他公共交通模式,肯定不是因为坐井观天。更大的可能是怕麻烦,为免撼动目前的市场结构。若果如此,香港人就只能接受一边逼巴士,一边被加价,官员和议员的这出戏也可以永续,每逢加价就重复那几句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