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塌海堤】崩塌变临时填海?陈淑庄质疑偷换概念

撰文: 赵振龙 吴光熙
出版:更新:

《香港01》揭露港珠澳大桥工程香港接线填海工程海堤崩塌,路政署署长钟锦华上周一(2月20日)承认海堤向海伸延5至10米,又指已要求承建商加设“临时堤脚荷载平台”,强调事件已经受控。路政署、运房局、环保署及环境局等多个部门,连日出席立法会解画,然而多位官员的解释却生出更多疑团,不断衍生更多概念,连今日(27日)主持环境事务委员会会议的陈淑庄亦不禁问“被传媒爆出事件,就(把填海崩塌)说成是临时填海。我根本不知你们是否偷换概念?”

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早于2014年底海已严重移位,然而政府逾两年仍未公布事件,更以不同方式掩饰香港接线填海“填出界”。(资料图片)

疑团一:“补救措施”变“工程原有计划”? 

路政署长钟锦华日前表示,为补救海堤移位,承建商中国建筑于2014年底自费加设面积约9公顷、相当于29个维园足球场的“临时堤脚荷载平台”。钟锦华强调,上述“平台”由承建商于“海堤崩塌”后提议加装,然而今日(2月27日)路政署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处长李伟彬,出席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时却“前言不对后语”。

李伟彬指出,按工程原有计划,在拟建海堤的地点外,一贯有铺设“临时填石平台”的工序。李伟彬又指,后来承建商将“临时填石平台”“加大加厚”,成为今日临时填海区域。然而李在会上却只字未提路政署署长口中的“临时堤脚荷载平台”。到底“临时堤脚荷载平台”是否就是“临时填石平台”加大建成?“补救措施”何以会变成“工程原有计划”?署方却拒绝交代。

(吴钟坤摄)

疑团二:“崩塌区”变“临时填海区”? 

路政署连日强调“平台”并非“新填地”,又指会在今年中填海工程完成后拆除。

不过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公民党陈淑庄却批评,工程刊宪图或环评报告从未透露香港接线工程有临时填海区,质疑路政署“被传媒爆出事件,就(把填海崩塌)说成是临时填海。我根本不知你们是否偷换概念?”

路政署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处长李伟彬未有明确交代临时填海区何时出现于工程计划内,仅称刊宪图已列出受填海工程影响的海床,临时填海区未有超出范围。

事实上,沙中线、中环湾仔绕道工程均设有临时填海区,当时刊宪清楚列明临时填海区范围。

疑团三:烂泥式土堆竟为“临时填石平台”?

此外,《香港01》上周五进一步揭发,路政署涉隐瞒香港接线填海区第三处填海崩塌,署方周一(27日)早上透过新闻稿回应,解释上述疑崩塌区实为辅助填海工程之“临时填石平台”(下称“平台”);又指报道提及超出海堤界线、凹凸不平的堆土,只属“正常施工情况”、而“深黑色泥土”则是“露出水面的临时填石平台”。署方强调相关填海合乎正常工序,否认在南跑道导航灯位置的海堤崩塌。

路政署在下午立法会小组会议上进一步解释,由于“平台”高低不平,潮水问题致部分“平台”露出水面,从高空看仿如凹凸不平的堆土。惟民主党邝俊宇指解释有违常理。  

资深土木工程师倪学仁亦质疑,翻查多幅航空图片所见,该“平台”根本从没工整的填土界限,从工程施工角度而言“无乜可能咁样”。“署方话呢个系人工设施、系施工一部分,但即使系临时工程都会划图、都有图则,唔会咁不规则。”事实上,翻看路政署已承认海堤崩塌的机场东南填海区,该区的“平台”一直非常工整,直至填海后期海堤崩塌后,才出现多处不规则堆土。

港珠澳大桥遭遇迄今最严重工程失误,运房局及路政署却含混其辞;《香港01》欢迎工程各界报料,提供消息、一同监督,身分绝对保密。01线报:6511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