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推动香港水上运动发展,与奥运水上战士并肩作战

撰文: 团结香港基金
出版:更新:

团结香港基金专栏|水志伟、陈慧姸

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然而塞纳河的水质仍达不到比赛场地的水质标准,令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及三项铁人比赛段存在变数,大大影响运动员比赛心情,亦敲响完善体育场地及设施的重要警号。在今届奥运中,香港共有逾20名运动员成功取得近10项锦标赛的参赛资格,其中包括两项水上运动项目:帆船和赛艇,凑巧项目均不在塞纳河举行,对香港运动员影响有限。其中,香港选手贝俊龙是首位以亚洲及大洋洲区资格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军奥运帆船赛,有望成为“亚洲第一”的帆手,为香港争光。

过去十年,香港在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和击剑等项目中取得出色成绩,但在户外水上运动方面,香港运动员对上一次在奥运水上运动项目拿到奖牌,已是近三十年前李丽珊在滑浪风帆夺金的辉煌时刻。因此各界需要加大力度支持并投入更多资源,以助户外水上运动员突破过去瓶颈,为香港创下佳绩。

善用海洋优势、推动户外水上运动

三面环海的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发展水上运动的理想之地。全港海域总面积达1,640平方公里,比陆地总面积更大;亦拥有263座岛屿和总长约 1,178 公里的海岸线,是在东南亚其中一座拥有最长海岸线的主要城市。同样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澳大利亚,在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中有70%来自水上运动项目,包括赛艇、帆船、划艇等。可见,香港若能善用现有的海洋优势,一定能大力推动本地水上运动的发展。

事实上,香港已有不少市民热爱参与户外水上运动。疫情期间,外游受限令更多港人转而热衷于本地户外活动。其中,直立板、独木舟等水上运动深受欢迎,使相关运动的体验活动查询、水上运动用品及水上体验营业额均大幅增加。香港应抓住这股热潮,培养市民对水上运动的兴趣,发展充满活力的本地水上运动文化。

重建水上运动的辉煌 有待体育设施基建加强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著眼于推广社区体育、支援精英运动和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体坛盛事中心,大力推动体育项目的发展。其中,即将启用的启德体育园及试运的大型综合发展项目“西沙SPORTS PARK”,便体现了特区政府从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三个方向的体育发展远景。

然而,目前香港缺乏完善的户外水上活动设施。以帆船为例,中国香港帆船运动总会只有十四间获认可的帆船教学中心,主要分布于偏远的东南水域,其中只有五间由政府管辖。虽然,特区政府考虑扩大相关设施的发展,但过去却多次被延迟甚至煞停。例如,政府早于2006年曾考虑在启德设立国际赛艇中心,供赛艇、独木舟、龙舟等水上活动使用,但最终未能落实。直至2021年,香港水上运动议会才争取到开办权,于启德旧机场前消防物业开设水上活动中心。由于邻近启德体育园,并座落于核心商业区,此中心有利于向公众推广水上运动,亦有潜力举办本地及国际赛事,是香港水上运动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香港急需更多具同等规模及多元的水上活动中心,以助本地体育事业更全面的发展。

整体而言,香港已具备开展水上运动的优越条件,我们应利用自身优势,打造生机盎然的海岸线,为未来户外水上运动发展奠定基础。要全面发展本港体育,政府可借鉴充满水上活力的波士顿查尔斯河畔海滨长廊规划,充分利用自身的海洋资源,在各区兴建更多水上活动中心,并投入更多资源培养水上运动人才。这不仅有利于本地体育事业,还可培养年轻人对水上运动的兴趣、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及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从而为香港注入新活力。

作者水志伟、陈慧姸分别是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助理研究员 。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