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新中建交33年 关系转向“快车道”
今年是新加坡与中国建交33周年,两国领导人同意把关系提升至“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这是水到渠成的体现,也是两国关系跃上历史新高点。自1990年建交后,新中发展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不断向前迈进。如果说新加坡是所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发展得最快的国家,并不夸张,也不为过。新加坡虽是小国,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比起一些大国贡献良多,有目共睹。
来稿作者:陈文坪
受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李强的邀请,李显龙总理3月27至4月1日到中国北京作正式访问。期 间访问了广东、海南,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发表演讲。李显龙3月31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两人重申新中卓越的双边关系,并同意将新中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这是本次访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
回顾过去,新方不但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提供了“软实力”的协助。
八九年“六四”事件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不但遭受西方国家的抵制,也面对内部保守势力的反制。1992年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特地从北京来到南方城市深圳、上海等地视察(南巡),并发表对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其中包括向“新加坡学习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与社会治理”。后来的南洋理工大学“市长班”就是因应中方的要求而开办的。新加坡为中方官员提供的各种课程培训,广义来说,受益者是大陆千千万万的人民百姓。
特别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立与发展,是新中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经过20多年的引资、开发,它已是傲立中国外资建设“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除此之外,新中天津生态城的发展、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广州知识城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这些政府间合作工程,以及新加坡与多个省市不同的经济合作开展,在在说明新中过去30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但如此,中国首次同亚洲国家签订的全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也是新加坡。自两国于2008年10月成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后,新中经贸发展迅速。单2022年,中新双边贸易额为1151.3亿美元。截至2022年10月,新加坡累计对中国投资1304.6亿美元。
2019年10月,新中升级版自贸协定生效,给自贸协定提升了一个层次,强化了新中两国之间贸易和投资的联动。2013年起中国连续9年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而新加坡连续9年是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
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新中升级版自贸协定是实质性、富有意义和互惠互利的。
其实,新中关系不但经贸有良好的发展,在其它领域都也有很好的合作表现。如新加坡积极参与中方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入由中方牵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亚投行的创始国之一。在教育方面,新加坡的双语政策受到中方莘莘学子的青睐,狮城成了他们升学、留学的乐园。从邻里学校到高等学府,都可看到来自中国学子们勤奋学习的身影。
两国也在文化、艺术、文物等不同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过去30多年里,几乎每年的春到河畔都有来自中国大陆的表演团体参与,给华族文化增辉 ;传统节日的牛车水街道灯饰造型都有中方工匠的艺术创造;亚洲文明博物馆里,时常展出中方友情借来的历史悠久文物,让访客观赏。
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事访问新加坡时,特地为在新加坡闹市中的“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文化中心的设立,加强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是双边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意义非凡。
新中关系33年另一个“特别”让人津津乐道的是,1993年新方促成中台两个意识形态各异的政府放下歧见,利用新加坡提供的便捷,汪(道涵)辜(振甫)首次在狮城握手言谈,开启了两岸政府间的接触。在相隔二十二年后,即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以“中台两岸领导人”的身份,于狮城举行历史性会晤,从而缔造两岸间66年来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说明小国也能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2020年新冠病毒疾病大流行,中新两国先后都受到影响,也阻隔了人们之间面对面的往来交流。虽是这样,却阻断不了两国政府、人民之间的相互支持与联系。
当中方面对冠病爆发时,新方各界包括政府、商团、民间组织都给予有力支持与帮助,提供抗疫物资、防疫产品,通过不同渠道,送到中国各地。而当新加坡面对冠病在客工宿舍传染开时,中方也以实际行动给予协助与回馈。这体现两国政府不分国界对公共卫生的关心,体现了两地人民心中的友情、友爱、互助精神。
面对疫情,两国高层联系也不间断。2020年2月,副总理王瑞杰同时任副总理韩正就新冠病毒疫情通电话,表达关心之余,表示将加强两地卫生防疫的合作。1月至4月,外长维文先后3次与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就合作应对新冠病毒疫情进行联系。高层之间的信任、相互支持,让新中关系行稳致远、坚毅向前。疫情期间,两国设立“快捷通道”来服务各界,让两国人民都能从中受惠。推进“一带一路”与陆海新通道建设相结合;在国际事务上充分支持与合作。
同年7月,习近平主席致电恭贺总理李显龙再次获得人民支持赢得全国大选。两人重申了新中两国的牢固关系,并对双方在2019冠病疫情期间的相互帮助与支持表达谢意。8月,时任中国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出访韩国前先到访新加坡。在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的陪同下,特地瞻仰矗立在新加坡河畔的邓小平铜像。说明中新关系在老一辈领导人建立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2021年6月30日,李显龙总理致函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祝贺中共建党100周年,并表示有信心新中两国关系将不断加强深化。
2021年10月,习近平在与李显龙通话中称新加坡为“近邻和伙伴”。他说,两国“在政治上相知互信,合作中与时俱进,交往中互学互鉴”。面对疫情双方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推动双边合作逆势前行,彰显中新关系的活力和韧性。
2022年2月,哈莉玛总统访问北京会见习近平。两人一致认为,新中应密切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升级。双方肯定了新加坡和中国应在现有合作领域加强合作,包括在苏州、天津和重庆有着良好发展的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2023年,是新中“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的元年。两国关系已提速进入“快车道”。为深化两国未来在多领域、多广度、多层次进一步的合作注入了新能量、新动力、新维度。
进入后疫情时代,期望除了高层领导不时互访外,双方须早日消除“内在壁垒”,加大开放速度,加强企业、文化、商旅的合作;促进民间多交流、人员可便捷往来,把冠病阻隔的时间“抢回来”,才有助于实质的进展。两国协力合作必将能进一步跨步向前,一同走向共荣共赢的新篇章。
作者陈文坪是新加坡时事评论人,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时事和经济民生。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