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道|有为政府?香港正在学新加坡?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讲起新加坡,大家最羡慕可能是他们的组屋政策,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房屋,可以安居乐业。然而,大家可曾想过,能够承担起如庞大的社会开支,新加坡政府有著惊人创富的能力及动力。

新加坡与香港同为亚洲国际大都会及金融中心,亦是主要竞争对手。在8、90年代,香港经济实力比新加坡好,新加坡甚至视香港为学习对象,到了2000年,两地的经济仍然旗鼓相当,但之后新加坡高速发展,香港已经被抛离。在2000年,香港人均GDP为2.58万美元(下同),新加坡是2.39万,分别其实不大,但去到2021年,香港是4.98万,新加坡达到7.28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来稿作者:李慕飞

新加坡近年高速发展,有很多因素,包括社会及政治环境稳定、以及一个大有为政府。新加坡政府做任何事都习惯主动出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就加主动,当中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有一个专责的机构——经济发展局(EDB),除了为外资企业度身订做优惠政策,以及一站式服务,并且网罗精英人才,在世界各地建立互联网,还会主动派员到世界各地邀请企业到新加坡投资,每年亦会举办多场招商活动,由总理级和部长级人物带队。所以,新加坡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极大成就,笔者听过不少香港商界人士抱怨,新加坡招商工作比香港出色,夺得不少国际的重要投资,甚至抢走香港不少生意!

事实上,香港政府不少经济政策正朝著新加坡的模式去做。特首李家超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推出“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招商引才专组”、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近日预算案亦表示计划引入“公司迁册机制”。同时,特首及财政司司长亦分别带队,去外国做招商工作。这些措施都向外地抢企业、抢人才,与过去香港政府保守的招营策略,大相径庭,令人耳目一新。

2月22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到立法会宣读新一份的《财政预算案》。(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财政司司长近日发表财政预算案,演辞中有一段话,实在可圈可点:“本届政府会更好结合‘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在需要政府引导的范畴,我们敢于引领、全力承担、加速推动;在需要市场力量推动的部分,我们通过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让市场发挥力量,这将大力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

香港“积极不干预”难与新加坡匹敌

讲到政府的营商策略,香港多年来一直沿用70年代由当时财政司夏鼎基引入的“积极不干预”政策,财金官员一直视为最高原则。当年,由费利民及海耶克等经济学大师提倡的自由经济学派,在欧美极为盛行,当时香港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就是在此氛围下产生,此政策亦确实帮助香港在70年代经济起飞。简而言之,“积极不干预”的理念,就是让市场自由运作,香港只做好法律、制度、基建等等工作,客户自然会来港做生意,而“积极”两字则代表有需要时政府还会出手干预。与之相比,新加坡不太相信自由市场,反而更著重主动四出寻求机会。

笔者不敢去评论经济学派的理论,但从实证的角度看,从2000年以后,香港的“积极不干预”或者后来经微调后的“小政府、大市场”的政策,已经难与新加坡的“有为政府”匹敌。其实,特区政府当然都应该知道问题所在,当时亦曾提出改为“适度有为”的思维,但香港回归后长期陷于政治纷争中,政府极其弱势,官员畏谗畏讥,根本无能力作出任何改变。

今时今日,特区政府重新走向强势,亦明显采取主动招商政策。笔者认为,是否学新加坡,其实并非重点,今日世界经济一体化,任何成功的经验都值得借镜。笔者相信,在招商引资的工作,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局,是最值得借镜。香港新成立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目前只针对几类高端行业,如果要长远争取国际投资者来港,应该考虑当“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有具体经验后,将投资推广署及贸发局等部门机构,合组成一个具备实权的独立机构,以积极有为的行动,专门处理所有招商工作。事实上,现今环顾世界各地,已经甚少国家或地区采用被动的招商模式,香港必须作出改革。

作者笔名李慕飞,从事政策研究工作,曾任职传媒。文章的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观点”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