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最低工资与时俱进 多管齐下保障基层青年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刘畅

近日政府宣布接纳最低工资委员会有关法定最低工资检讨机制的建议,未来的最低工资将采用“一年一检”的模式,并引入了一个综合考虑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计算公式。这一改变,无疑是对过去检讨周期的优化,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于劳动市场灵活性和基层员工收入保障的双重关注。总体而言,“一年一检”及优化计算公式纳入经济发展因素,相比之前的方案有进步,但也仍然有调整空间。

首先,最低工资的保障覆盖率只有约1.5%,远低于实施之初的6.4%,当时受惠人数达28万。而35岁以下年轻人的覆盖率更是只有0.9%。最低工资覆盖率低下会影响基层工友的工作动力,即使他们再努力工作,希望自力更生,都未能获得合理工资回报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最低工资与香港每小时工资中位数80.1元更是相差甚远,甚至赶不上综援和在职家庭津贴,最低工资基准过低,则难以充分鼓励就业,也会失去其实际意义。此外,香港近年持续面对人口老化和生育率低的问题。要扭转这一趋势,必须为基层青年人创造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的水平有利于提高基层青年的就业意欲及收入,让他们对未来生活多一份信心。

笔者认为,一方面,最低工资的参考基准应该进一步调升,可考虑把最低工资设定为每小时工资中位数的60%,作为合理水平的参考基准。另一方面,未来的最低工资调整应该在公式上再作完善,除现有部分外,也应考虑租金、就业情况及综援等参考因素,使工资调幅更贴近基层的实际生活。此外,在听取劳资双方观点时,也要更重视学术与专业的客观分析,让最低工资的调整有更全面深入的评估。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重启标准工时立法程序。长工时一直是香港职场的痼疾,严重影响打工仔的生活质素。目前最低工资只能保证基层青年吃得起“一餐饭”,难以让他们有余力规划未来。提高最低工资基础线,立法规管工时,基层雇员才能获得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私人空间,思考人生方向,追寻理想,最终不仅是基层青年,整个社会都能受惠。只有从多方面著手改善年轻一代的处境,化解他们对前景的忧虑,香港才可能重现生机与活力。

要让最低工资真正成为防贫“保护网”,不能只盯著统计数字。调整机制背后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体恤民情。只有最低工资水平能够跟上低收入者的生活所需,才能激励打工仔努力工作、自力更生的意愿,让基层市民真正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构建包容、团结的社会。政府和委员会应秉持开放态度,虚心聆听各方声音,持续优化最低工资水平及其调整机制,让这项政策能够与时俱进,充分发挥防贫护薄的功能。期待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基层劳工的生计,为他们提供必要而有尊严的保障。

作者刘畅博士是香港新方向总召集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