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赢?
“然而,这些单位严重超额认购。372个单位吸引了超过6500个家庭申请——17个家庭争一个单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8月20日发表年度施政演说时这样说。
碰巧上星期香港的新一轮居屋申请截止,观塘安楹苑、安桦苑、安丽苑、启德启悦苑、屯门兆翠苑和元朗朗天苑合共提供9154个单位,总共收到17万份申请,亦即是超额认购18倍。
所谓“没比较就没伤害”。新加坡组屋超额认购17倍,李显龙已经状甚忧虑地要设法解决。香港现在正值楼市调整期,居屋申请录得五年来超额数字最少的一次,却仍然比别人还要竞争激烈。所以,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说得没错——不是今次认购的人数少,而是以往的超额数字过高,状态不正常。
新加坡九成人住在自置居所,八成人住在组屋,看似没有房屋问题,但李显龙政府认为仍要“完善”。鉴于组屋的申请者愈来愈多,土地的选择又有限制,李显龙遂将组屋两级制改为三级制。新增的中间一级选址为交通方便的地段,虽然政府要为市民提供较多的补贴,但同时设有十年禁售期,届满后亦只能售给合资格市民,防止组屋被炒卖图利,亦确保组屋能流转到有需要市民手上。
对于这些限制,香港人不会陌生。居屋的安排大同小异,纵然我们的禁售期只得五年,而且在15年后可以补地价于公开市场出售。新加坡组屋政策更值得我们留意的是,李显龙多次强调的三个宗旨:可负担、社会融合、公平。
可负担的意思毋庸多言。所谓社会融合,指的是即使市民收入不高,也可以住在便利的市区地段,而不会出现只得高收入人士才能居住的小圈子社区。至于公平,李显龙表示每一个买到组屋的快乐市民背后,其实都会有20个买不到组屋的市民在沮丧,而他认为这就是社会不公。
没有人打算“唱好新加坡”,更没有人想“唱衰香港”。但他们的房屋政策的确让人看见理念,看到“章法”。新加坡政府每年给予建屋发展局超过50亿新加坡元的拨款,又以折让价批出土地,换来的是接近八成市民能够以相宜价钱成家立室。不用高价卖地,新加坡政府凭借利得税、入息税、商品及服务税,每年已经收入超过500亿坡元,足以提供组屋以至其他公共服务。
近两届特区政府看似重视房屋问题,客观结果却是“住得细、住得贵”的问题更加严峻。李家超政府去年公布的首份施政报告,房屋政策重点只得简约公屋。提速诚然重要,但如何体现经济公平、社会公义等施政理念,社会却无从看见,他的财政司司长更未曾改革财政结构。新一份施政报告正在咨询公众,他能否认定经济和社会存在的问题,继而说明如何有理念、有原则地解决,将会是社会评价这届政府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