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地发展无可厚非 产业搬迁难题待解
屯门德保雪粒因为政府收地兴建公营房屋,未来将要迁出现址,公司表示无法找到合适徙置厂房用地,最坏情况可能要以结业收场。由于德保为全港食肆、街市主要冰粒供应商,饮食业界忧虑这样会进一步增加经营成本。面临着类似情况的还有上水古洞悦和酱园,负责人称数年前就知道工厂用地位于新发展区道路范围,然而一直都找不到新址搬迁。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回应事件表示,收回有关土地进行整体发展有其必要,并且相信相关企业会有足够时间准备搬迁。诚然,坊间“盲抢地”的说法并不公允。毕竟发展公营房屋与创新用地都是合理的目标,而且当局也老早发出了相关通知。正如早前志记鎅木厂、喵坊Mil Mill等例,社会可以批评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的安排与沟通做得未够好,又或指责官员欠缺产业政策思维,但不应该将收地或租务安排本身一并否定,甚至冤枉官方通知时间过短。
收地决定合理也得支援行业
在另一方面,宁汉豪强调“一换一”并不是当局现行政策,亦即难以帮助每一位受影响者都“用同一个便宜的租金去继续经营”;同时又呼吁棕地作业者本身应该作出“升级转型”,以及毋须坚持留在单一区域发展。但要做到顺利过渡,征收作业用地便需具备配套政策。
尽管港府近年有计划预留土地发展多层工业楼宇以安置棕地作业,然而当局取向主要是靠它来支援物流及港口后勤行业,洪水桥试点的大厦设计就为此引入直达车道与超高楼底,可是讨论过程却较少留意其他行业的特殊需要,如顾问建议提及应该设置的中央化学品、污水处理设施等。未来建设的这类多层工厦相关如想要容纳更多种类的行业,就应考虑该在设计上加入更多特别调整和辅助设施才行。
搬迁选项不应存在无理障碍
除了有行业倾向的多层工业楼宇之外,官方提供被征收棕地作业者的搬迁土地措施选项,一般包括进入产业园区、投标短期租约官地或自行物色其他私人土地,然而它们对一些作业者来说往往都不具足够可行性。譬如今次涉事的德保雪粒与悦和酱园,它们此前皆有尝试接洽官员建议过的科技园辖下元朗创新园,结果双方均因投资成本昂贵而放弃。至于当局声称有时提供短期租约政府土地,实际招标次数都是极不稳定。
而余下的物色私人土地一项,在政府已按市价作出法定赔偿的情况之下,按理来说此一方法不会十分困难才对。无奈碍于当局在在全港的工业用地规划不均,加上新界地区市场资讯不够透明,地块丈量分割情况又因历史原因极不规整,被征收的棕地作业根本难以用稳定的价格在邻近区域找到合适的搬迁用地。总合来看,哪个选项都对业者产生一定障碍,尤其是在寻找难以替代私地一事之上,政府有不可回避的责任。
如果政府真的希望被搬迁的传统工业能留下来“升级转型”,那就应该先做好全港的工业用地规划以及整顿新界地区土地交易与丈量的乱象,确保被收地者寻找搬迁土地不会遇到不合理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