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区民生艰苦 重建提速提效
民建联与工联会在星期一(15日)发表了“旧区盼重建,社区望蜕变”土瓜湾“十三街”、“五街”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发现该区居民多数表示所住楼宇存在批荡剥落、墙壁渗水、钢筋外露、欠缺铁闸或楼梯间照明等问题,而且周边环境卫生非常差劣,因此督促市区重建局应该尽快制定重建时间表及搬迁方案。
上月中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的会议里,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在回应议员同一诉求时,表示局方需要储足流动资金才能应付此等大型重建项目开支。其后他又在网志补充指出该区“发展密度非常高”,加上“附近并没有未发展的政府土地和老旧设施可以整合”且“有多幢工业大厦”,毗连煤气厂又“需要额外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所以目前无法立刻处理。
资金不足难成拖延理由
早在2014年6月,九龙城市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的最终报告就将“十三街”、“五街”一带列为“重建优先范围”,而《市区重建策略》也表明局方应参照咨询平台的建议开展重建项目。然而直到今年5月,时任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仍指“基于市场敏感性,政府现阶段不便评论,市建局亦须就其重建发展业务计划遵守保密原则”,拒绝披露项目进度细节。
对于“十三街”、“五街”一带的重建更新,收购成本预计会高达400亿元。作为影响重建项目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局方无疑必须首先确保稳健资金来源,但即使手头的流动资金不足,却不代表没有其他解决方式,譬如韦志成自己先前便说过,局方现有资产足以支持向银行借贷约400多亿元,这个数额正好足以应付有关项目收购成本。
再者,局方最新一个年度工作计划也指出“市建局向银行取得非承诺备用贷款额,亦有中期债券发行计划,可在有需要时发行债券”,而韦志成亦曾经表示会考虑发债等方法应付财政需要。甚至即使是借贷与举债皆不成事,局方仍有一个向政府申请再次注资的最后选项,故此局方实在不应该用周转作为拖延项目借口。
分拆规划用地久未成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市建局以外其他的政府部门或公营机构在推进“十三街”、“五街”一带重建同样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前述2014年内咨询平台报告提出城市规划委员会可以分拆该处“综合发展区”用地和放宽住宅楼宇用地地积比率,政府当局则要“探讨发展汽车维修中心的可行性,以重置受重建影响的汽车维修工场”,然而两项工作至今基本还是无甚进展。
在现时的马头角与启德分区两张计划大纲图(编号S/K10/28及S/K22/7)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十三街”与“五街”一带的大块“综合发展区”用地未依咨询平台建议进行分拆,地质比率始终维持在5倍。至于兴建多层汽车维修中心一事,仅在同年规划署年报介绍咨询平台工作的部分昙花一现,嗣后不再看见任何官方讨论。
正是因为未能顺利分拆“综合发展区”用地与发展多层汽车维修中心,才会导致重建项目在今日必须面对以大规模形式进行、开支庞大以及规划困难等阻碍。然而市建局如果真的是有意推进该区重建,它当初也有责任加强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合作,甚至可考虑自行在发展计划草图里处理分拆用地及重置车场事宜,不用等待对方先行完成相关工作。
旧煤气厂存废无关宏旨
至于马头角煤气厂额外评估工作繁琐,这点更不应该构成拖延全区重建理由。局方赖以运作的《市区重建策略》明言“市区更新一直是以改善市区居民生活质素为主要目标”,它就不当舍易取难、漠视居民生活苦况,拒绝更新一个逾50年楼龄大厦为主的旧区。况且该厂的产能地位多年前就被大埔厂房取代,现时仅余后备角色而已,其中一个煤气鼓也在2015年被拆除,可见不论该区否重建项目,其存废问题本身迟早都需要设法解决。
总而言之,土瓜湾“十三街”与“五街”一带的重建工作滞后,反映出市建局、规划署、城规会等部门或机构仍然受固有思维约束,甘愿自缚于财政及分工的限制,又怠慢跟进咨询平台报告的工作建议,未将解决市民生活难题放在首要位置。既然新一届政府说建屋应该提速、提效、提量,那么重建旧区作为建屋来源之一,显然亦要采取同一态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