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工具讲解政策 稳定社会齐心抗疫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在周三(9日)起,每天早上联同问责官员召开记者会,向市民解释港府最新抗疫措施。疫情瞬息万变,近期社会亦冒起不实和误导讯息,问责班子要及时导正,政府的抗疫政策有重大修改的话,决策官员亦要第一时间阐释,莫只在媒体放风,徒添社会疑窦。

司局官员不时召开记者会解释抗疫政策,但在过去两三周疫情急速恶化之时,官员多数只在出席活动或出席媒体访问时才发表回应,没有设正式记者会。记者虽然可以在每天下午的疫情记者会追问政府政策,但医管局和卫生署官员始终不适合代答诸如全民检测落实与否等涉及更高层决策的问题。现由林郑每天率领司局长召开记招,可让传媒和市民亲自接收最权威、最准确的讯息。

林郑月娥3月9日出席疫情记者会。(廖雁雄摄)

由制订者亲自解说更恰当

在周三首场记者会,林郑宣布抗疫策略变动,政府采纳了内地援港专家梁万年的建议,抗疫目标为减少死亡、重症和感染,以及集中医疗资源和救治。在集中资源方面,伊利沙伯医院会在四天内改为指定接收新冠患者的医院。要减少尤其长者死亡、重症和感染,政府会争取在18日为院舍院友接种首剂疫苗,优先未爆疫长者和残疾院舍提供闭环管理,增加长者社区隔离和暂托设施,以及支援无病征及轻症长者居家隔离。另外,抗新冠病毒的口服药陆续到港及供应给病人,亦是阻止病人陷入重症的方法。上述一系列措施配合了“三减”策略,日后外界可以衡量措施成效。

记者会亦展示了辟谣、厘清误会的例子。政府和陆港两地医疗专家再三强调接种疫苗仍是保护长者的最有效渠道,而林郑的发言加上前一天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一锤定音,相信能平息早前医疗机构、院舍和家属的争议。在此之前,有院舍和长者家属已安排外展医生到院舍打针,但部分医疗机构属下医生临时取消赴约,指卫生署规定院舍14天后无新增个案后才可让外展队入内接种,另有指院舍因为爆疫无暇处理接种事宜,医护担忧外展期间染疫而推却职务。

第五波新冠疫情严峻,安老院舍的爆发情况令人忧虑。

辟谣也是抗疫重点

事件攘让了近两周,卫生防护中心澄清那是谬误,但接种进展仍然缓慢,最糟糕的是有长者在等候期间被传染,衍生重症的机会大增。将来社会再出现界别之间的误会,官员须透过记招一次过厘清。

对于全城关注的全民检测,早前食卫局局长陈肇始一句“不排除禁足”牵起连日囤积风。媒体近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全民检测已非最迫切事务,但始终未有官员亲身和明确交代。林郑终在记招确认非优先工作,再考虑推行时间,连是否本月推行也说不定。这无助民间囤积潮断尾,企业难为员工编更以腾出时间做检测,连上市公司核数工作和业绩公布亦可能受阻。即使政府讲不实检测日期,亦可多交代一些考虑条件,例如未来14天不会进行,14天后就看方舱医院能否悉数交付,校舍和人手安排,以及染疫入院人数由高峰回落多少天后等因素,让市民有所预期。

召开记者会解说政策、辟谣,对问责官员来说是基本工作,实在难明为何他们在过去两三周避而不用。或许疫情急速恶化,一再令官员乱了阵脚,但在危急之际,政府更不可乱。政府订下每天记招的做法是个好开始,官员要把握机会重建官民桥梁,同心走过抗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