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基本供应 适时调控市场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本港新冠疫情持续扩散,每日录得个案超过30,000宗。由于染疫人员遍及各行各业,各家餐馆、街市、屠房、超级市场、大型连锁店以至港铁等,相继宣布关闭停业或是缩减营业时间,加上官员提出全民强制检测可能配合“禁足”措施执行,坊间又有各种虚假讯息流传,导致不少市民开始抢购囤货,各区市面均有店铺出现食品货架清空情况。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本星期一(2月28日)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本港粮食供应正常,货物空运持续运作,水路运输经已开通,铁路货运亦将落实,呼吁社会毋须担心。同日晚上,政府又再发稿强调食物供应稳定,劝谕市民不需囤积粮食。但是面对抢囤物资风气益增,当局除了筹备全民强检、确保输入供应以外,还得照顾现下大众生活所需。

面对食肆、商户陆续关门,当局要考虑“特事特办”,例如参照社会福利署的短期食物援助服务模式,向一些物资供应紧张的地区提供类似服务。个中调配人手亦不应只局限于非政府机构,而可以临时徵调其他部门公务员处理。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纯粹因为营商成本考虑而关闭的连锁店铺,当局可以居中沟通、协调,避免受影响分店过度集中于特定地区。

禾𪨶一家超级市场内,多个货架抢购一空。(罗君豪摄)

强检须备补给物资预案

日前教育局容许学校弹性处理不迟于3月17日放假后,就有消息传出全民强检据称预计最快要于该日才能举行。不过在那之前,随着更多店铺与交通工具暂停或缩减营业,市民真正购得粮食或其他物资的难度恐怕亦会愈来愈高。如果个别商家乘机炒卖谋利,港府又迟迟不澄清“禁足”究竟实施与否以及在此期间能否购买粮食,更是进一步令问题激化。

假如配合“禁足”的全民强检真要等到今个月中才推行,届时两星期的疫情可能已经令得各区食肆、店铺大量关闭。就算当局容许市民出外添置生活物资,也不代表他们能够顺利补给,遑论阻止个别商家乘机擡价之举。因此政府筹备全民强检,必须同时部署由官方统一采购及派送物资的预案,才能保证受强检影响的市民不会陷入无粮困境。

其实十年前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曾促成本港“盲抢盐”,过往两年疫情也曾刺激市民抢购口罩、厕纸,甚至去年大陆与台湾等邻近地区亦有发生相近粮食恐慌。无奈在一连串的前车之鉴下,特区政府似乎依然无动于衷,并未采取任何实际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发生,总是单凭几句呼吁敷衍了事,以为问题完全放任自由市场处理即可自动解决,此种态度实在极不可取。

大围一间面包店的货架亦甚为缺货。(吕凝敏摄)

情况失控可用储备条例

市面抢囤、擡价情况短期之内若不受控,当局必须考虑更积极的措施干预市场。举例来说,现行《储备商品条例》容许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订立规例来禁止、规管或管制任何储备商品的流动、分配或贮存,以及为其设置最高价格。前年便有意见认为可以用它来控制口罩供应及价格,而对市民生活更为重要的粮食与其他物资,显然更有理由列入其中。

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指示港府负起“主体责任”稳控疫情,目标旨在“确保香港社会大局稳定”,而他前年考察湖北武汉,就说过当地除了诊疗、检测、隔离等工作以外,“粮油菜、肉蛋奶等生活物资供应比较充足,公共服务基本满足群众需求,确定了社会大局稳定。”管治班子必须认清抗疫终究是为保障市民生活,绝不能本末倒置牺牲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