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要与时并进 规划要整全有序
第五波疫情严峻,周末各区检测站都因此而大排长龙,部份检测站更有逾千名市民在严寒天气下露天轮候多个小时。面对香港这一波令人忧虑的疫情,每位市民自当然应尽己任进行检测,尽快堵截病毒传播,令疫情尽快受到控制。然而,要在周末假日花上几小时轮候也绝非理想。尤其是疫情已经跃升至单日逾600宗新增确诊,而且预期将以几何级上升,难道要市民在未来几星期不断周而复始地大排长龙等候检测,各项经济活动亦无了期地受限制?
疫情发展至今已两年多,单单是检测站不胜负荷的问题已多次出现,奈何政府仍然未能应付疫情发展所带来的需要,从结果看足以说明他们没有预计过今日香港的抗疫策略是什么。假如政府只是懂得“从严抗疫”而缺乏全盘思维,甚至不能了解到“与民抗疫”的重要性,在这场仗结束之前,输的只会是整个香港社会,以及无数已经因为各类型防疫措施而疲于奔命的市民大众。
缺乏全盘意识的防疫思维
特区政府“从严抗疫”的思维本身没有问题,亦值得社会肯定。因为香港各项条件因素至今仍然未能容许“与病毒共存”,尤其是已接种首剂疫苗的接种率都只是仅仅超过八成,而且在部份年龄组别的接种率更是只有三成左右。假如贸然进一步放松各项防疫规定,始终难以想像疫情可以对香港的冲击。尽管在病毒Omicron肆虐下,大部份患者都只是属于轻症的病例,但是防疫政策亦不能不思及社会中的老弱安全。
然而,大部份市民亦想知道政府现阶段的防疫目标是什么?到底我们仍然以“清零”或“动态清零”为目标?定还是我们只是待及疫苗接种率达到某个水平,就转而采取积极的共存抗疫策略?政府若然只能以严厉措施应对,而给不出一个完整说法,自然予人失去方寸之感。
策略要按形势调整
从每日确诊数字以至未能追踪源头的个案看来,今时今日仍然以“清零”为目标已是不切实际,但若说香港正在迈向“与病毒共存”,亦似乎并非政府的取向。结果就是如行政会议成员林正财等人所言,社会根本不明白政府正在释出怎样的讯息,而市民则已出现“抗疫疲劳”,却又陷于看不到方向的无奈。
周一(7日),本港新增614宗确诊个案,同时初步确诊个案更是达到约600宗,这些数字似乎说明再严厉的防疫措施,都不足以应对疫情的蔓延。而且在禁绝晚市堂食后,每台人数已减少,惟数据上仍见病毒经其他途径传播。政府便应重新思考,应对早几波疫情的措施是否适用于今日的发展。当香港所面对的病毒已演变成“高传播、病征较明显、少重症”,早几波的应对方法不应该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切合今日的需要。
因此,特区政府此时此刻要重新判断香港的抗疫路线。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根据现时对病毒的了解和数据,勾划出合适的应对时间表和路线图,包括香港社会应该朝向什么的疫苗接种率比率出发。若然在一定时间内疫情未能清零,政府是否会逐步让市民维持部份的经济活动下共同抗疫?不论是何种路线,政府官员的规划及解说能力都将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