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上楼一日都嫌长 北部都会区该起动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一(25日)出席一个论坛时表示,无论在城市规划、土地开拓及房屋兴建上都应该要有更长远的愿景,同时香港的发展离不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因此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下称《发展策略》)。不过她就强调香港的未来规划工作是“欲速则不达”,当《发展策略》预算了20年,政府会争取15年内做好,希望市民耐心地去支持。
在《施政报告》中,她曾指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是以《香港 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为基础,并且考虑了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对香港的支持。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但它“不是指一个有法定地位或规范,以行政界线所划定的区域”。
推进长远计划存在变数
正如早前林郑出席《施政报告》电视论坛时所言,要完成整套发展不能单靠一届政府做到,但《发展策略》只提及“以未来二十年时间基本完成”,现届执政班子任期又仅剩余不足半年,难免会令市民觉得北部都会区的未来蒙上了多一层阴影。
举例来说,北部都会区包含的新界北新市镇项目涵盖坪𪨶和打鼓岭等地,当局早于1999年便曾就有关地区发展新市镇进行过公众咨询,前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在2007年《施政报告》也将其列入“十大建设计划”之中,结果拖到今日仍未正式“上马”,也说明长远计划里的项目有机会胎死腹中。
再看林郑过去在提出“明日大屿”初期的“愿景”是提供合共约1,700公顷的土地,而在本年10月时却表示第二期700公顷填海计划会“慢慢先”。虽然“明日大屿”的确非土地供应的上策,但政策转变自然令人担心将来有其他变数,导致政府搁置原有计划。
官员须为落实项目负责
地区规划与兴建工程需要时间是理所当然,可是对广大未能安居的香港市民来说再等一日亦嫌太多,因此努力加速完成项目乃是政府职责所在。例如北部都会区需要的人手及财政安排、问责机制及绩效指标等,政府应尽快甚至即时展开规划。若能够早半年着手工作、早半年供应房屋,没理由要社会白白等待。
再者,北部都会区既属于长远发展的计划,远水始终难救近火,故此当局亦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快项目推进速度,譬如进一步扩大引用《收回土地条例》的范围、对违契用途土地采取更严厉执管行动,以及考虑在批地时加入积极督促发展速度和时间的条款。